第35節:入主遼沈



入主遼沈


薩爾滸大戰後,努爾哈赤乘勝連下開原、鐵嶺,縱眾大掠。八月,攻滅葉赫。


明朝在遼東的統治動搖了,軍事力量一蹶不振,對後金只有招架之功,再無還兵之力。軍隊“堅甲利刃、長槍火器喪失俱盡”,將士“一聞警報,無不心驚膽喪”,“裝死扮活不肯出戰”,“各營逃者,日以千百計”,“人人要逃,營營要逃”。河東一帶,“赤地千里,芻粟一空,人馬倒臥,道路枕藉”。開源、鐵嶺、遼陽、沈陽等城,皆置于努爾哈赤的兵鋒之下。


努爾哈赤的旄頭指向了沈陽、遼陽,他本想迅速攻占兩城,以之為反明根據地,不料受阻。


明廷將楊鎬正法,為挽回遼東敗局,命熊廷弼任遼東經略。


熊廷弼陣斬逃將,躬祭死于戰事的將帥軍民,“兼程冒雪,遍閱形勢,招流移,繕守具,簡士馬,肅軍令,主固守不浪戰,集兵十八萬,分布璦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鎮江諸口,小警自禦,大警互援;更選精銳為游擊,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迭出,以俟際會”,此外,積極聯合朝鮮,以之“防守江邊”,牽制後金。


熊廷弼的作為,使努爾哈赤躊躇不前,按兵不攻者歲余。


不久,明萬曆帝、泰昌帝相繼病亡,天啟帝即位。一年之內帝位三次更迭,使明統治集團黨爭加劇。天啟帝聽信讒言,罷熊廷弼,以袁應泰代之。袁應泰乃文官,不識兵。一方面以熊廷弼用法太嚴,“以寬矯之,多所更易”;一方面改變熊廷弼防禦固守的方針,盲目進攻。


努爾哈赤的機會來了。


後金天命六年(明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努爾哈赤傾後金之兵,分八路攻克奉集堡,揭開了遼沈大戰的序幕。


三月,努爾哈赤統兵抵達沈陽。他先以探馬誘敵出城殲之,而後大舉攻城。


對付明軍,努爾哈赤采用了一種幾乎無往不勝的攻城之術。


攻城器械名楯車。楯車上裝著五六寸厚的木板,上裹生牛皮,用來遮擋明軍火器;楯車後跟著弓箭手,以楯車為掩護發射勁矢;弓箭手後是裝載泥土的小車,用于填壕塞塹;再後面是重甲鐵騎。明軍作戰,一般是先發火器後沖鋒。明軍火器齊發時,後金八旗兵以楯車抵擋;明軍裝火藥時,後金弓箭手則萬箭齊發,推著載土小車的後金士卒,在弓箭手掩護下將明軍壕塹填平,此後重甲鐵騎從兩翼突出,以雷霆萬鈞之力,將只剩招架之功的明軍圍而殲之。


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首下沈陽。


後金天命十年(明天啟五年,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