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吉林之行-1

我拿起話機,聽筒里高陽氣喘籲籲說道:"肖偉,快開電視!"聽了高陽這句沒頭沒腦的話,我一愣,問道:"你說什麼?"高陽咽了一口口水,答道:"快開電視,吉林衛視有一個專訪,關于崔家屯的!"

我"哐"的一聲從沙發上跳起,一手抓過趙穎手中的遙控器,換到吉林台,只見屏幕上是一個典型的東北山村,一個憨厚的村民模樣的人正在接受采訪.那種比較地道的東北話我聽不大懂,屏幕下方也沒有字幕.趙穎一直坐在我的旁邊,我轉過頭向她詢問,只見她也在全神貫注盯著屏幕.趙穎伸手向我示意不要打斷,我轉頭再看屏幕,試圖仔細辨聽電視里面的詞句,好像是吉林市某位企業家捐獻了一座希望小學給這個小村,記者正在采訪此事.

節目持續了三分鍾左右,換成了廣告.趙穎籲了一口氣,從我手里拿過無繩電話,這時我才想起電話還沒有掛斷.趙穎在電話中和高陽商討了幾句,然後掛了電話.我忙問趙穎道:"怎麼樣,電視里到底說的什麼?"趙穎顯得很興奮,所答非所問地對我說道:"高陽說他馬上過來."

等高陽的這段時間,趙穎把剛剛電視上的內容,以及電話中高陽轉述的我們沒有看到的部分給我講了一遍.看來我沒有聽錯,確實是一個吉林市的企業家給這個吉林省偏遠山區的山村捐獻了一座希望小學,而這座小山村名叫"夾溝屯",整個節目就是對這件事情的專訪.

不過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在這不到五分鍾的節目里有一段對話非常重要--記者在采訪中不經意地問到為什麼村子里面大部分人都姓高,于是村長對記者有了一番談話,大致內容是這樣:

夾溝屯地處偏僻,少與外界往來,只有幾十戶人家,因為村民大都姓崔,所以原來一直叫做崔家屯,但後來在日據時期,不知何故,村長將村子改名為夾溝屯,並將全體村民都改姓了高,記者又問起改名的原因,因為時代久遠,村長也不大說得上來.

聽了趙穎的敘述,我興奮得直搓手,苦苦找尋了兩個多月的答案,很可能就在眼前,果真是應了那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更讓我興奮的是,這個夾溝屯就在靖宇縣境內,位于偏遠的大山之中,也完全符合祖父筆記中的記載.

高陽二十分鍾以後趕到,臉上也是洋溢著興奮的笑容.我們三人一致認定眼前的這個所謂的夾溝屯,有九成把握就是當年的崔家屯.但為什麼會改名換姓呢?趙穎推斷,當年崔二胯子逃回崔家屯,怕萬一日後鬼子搜山找到此處,如此一改,鬼子就不會想到此處地方會和崔二胯子兄弟有什麼牽連.而且,為從根本上免除後患,當時不僅將村名改了,最後索性連姓也一起改了,這種斬草除根的做法,確實符合祖父記載中崔二胯子的性格.


碰巧找到此處地方,實屬僥幸.先前我們得到的所有更名資料,全部都是1945年以後的,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東北的各個村鎮,有兩次改名熱潮,一次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而另外一次,是在1957年大躍進.因此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崔家屯,居然是在日據時期改的名字.

下面的工作就很簡單了,我們很快在地圖上找到夾溝屯,然後商量什麼時候過去.根據祖父記錄中的資料分析,這個崔家屯應該是位于群山之間,至少要翻越三座大山,即便是當年祖父以高超的摩托車技駕駛大功率的越野摩托,也幾乎花了一夜才到.如果我們是坐車到最近的村鎮,之後徒步前往,估計最少要兩天時間.再加上來回火車,一來一回至少就要六天時間,還不算在那里逗留.所以里外里算起來,估計沒有十天八天的長假別想過去.不過馬上就要放"十一"長假,七天假期再請上幾天年假,時間應該夠用.

離"十一"不遠了,我們等得心煩意亂.這些日子三人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焦急的等待中日子也顯得出奇的慢.因為很可能要露宿,高陽找來折疊帳篷和三個睡袋,我們也都早早備好旅行用的方便食品和衣物,提前訂好了往返車票,一切准備完畢,離放假的日子還有幾天,剩下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

趙穎非常細心,事先又給白山市刑警隊打了一次電話,確認了去夾溝屯的確切行程.臨行之前,我們還帶上了祖父的那一本筆記.九月三十日晚上,我們背上准備好的行李,三個人異常興奮地踏上了開往吉林的列車.

火車第二天早上到達吉林省白山市,下車後換了一班慢車,翻山越嶺,一直坐到靖宇縣.到了這里再往夾溝屯走就不再有火車,于是又換長途車.在群山之中穿行了幾個小時,傍晚時分,終于到達了這次旅行坐車所能夠到達的終點--掛甲屯.再往前,就不再有任何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需要步行.

按照地圖上所標,我們下車的地方離夾溝屯六十多里山路,一共要翻過三座巨大的山梁,因為沒有公路,所以只能步行,一般人要走上兩天左右.我們在掛甲屯惟一的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日清晨,天色剛亮,三人背上行李,動身前往夾溝屯,也就是原來的崔家屯.

上山之前,我仔細地看了看周圍的環境,果然正如祖父記錄中所載,這里山勢異常陡峭,但風景秀麗,山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而這條小道,很可能就是六十多年前的那個晚上,祖父騎著摩托車帶著崔二胯子曾經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