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古代棋牌類博具的收藏

金長生

許多古代博戲已經失傳,目前所存博具更是鳳毛麟角現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博具是973年在長沙王堆3號墓出土的六博(見張文玲主編《中華之最大典》)除此之外,雙陸,樗蒲,握槊,彩選格,關撲,葉子戲,馬吊牌等,至今已罕見了難怪多本介紹馬吊牌的書籍就只有宋江,武松,阮小五這三張馬吊牌介紹還有99年9月紐約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件明代紫檀木雙陸棋盤,成交價為4950美元可見,博具類的實物,越來越引起許多藏家的關注其次,不能只是為了收藏品收藏,而是收藏一種文化,一種賭博文化,要研究它的起源與發展的曆史所以,我不得不收集諸家學者的著作,如賭博史,治賭史鑒,賭博內幕等各種書籍,從諸多論著中了解到娛戲的產生,演變的必然結果娛戲中比高低,講輸贏,有競爭也就包含博的內容,所以古人稱博戲,最後摻入了財務的轉移,故元明以後稱為賭博了既然由娛戲開始,其實民間每逢過新年,一家老少圍桌而坐,玩起"狀元籌"來,這是兒時的印象,筆者藏有一副象牙質狀元籌,還是去年隨市收藏家協會去杭州參觀學習時覓得的

狀元籌以官階大小定注數狀元一枚為32注,其余有榜眼(一枚為注),探花(一枚為注),會魁(四枚各為8注),進士(八枚各為4注),舉人(十六枚各為2注),秀才(三十二枚各為注)等共3枚合計92注另外,還有一種狀元籌,狀元一枚,注數為4注,其余有榜眼,探花,傳臚,會元,會魁,進士,解元,經魁,舉人,秀才等7枚合計384注

狀元籌是古人寓教于樂的娛戲,力圖激勵人們勤奮事業,啟發思維,進取向上的一種教育方法

我在收藏博具的過程中,品嘗到一些設計構思的啟迪和雕刻藝術的享受筆者尋覓到一副宣和牙牌共三十二枚總計227點(其中有二十一枚是點數各異的牌,據此二十一枚牌,後來派生出了二種牌戲,碰和牌和挖花牌)

據前人記載:北宋宣和二年(20年),有大臣設計出一中牌戲,後來人們稱之為宣和牌,他依據骰子六面刻著點數,把二枚骰子排列組合成七十二種方案,取其中三十二種排列,為一副牌戲有對,其中對為二枚點數和排列都相同,即天牌,地牌,人牌,和牌,梅牌,麼五,麼六,四六,五六,二二,三三等,4對為二枚點數相同,排列不同即麼四,二三,二五,三四,三五,二六,四五,三六等,對為二枚點數和排列不同,即麼二,二四這是八百余年前編制出的方案,可見其設計之精妙,令人驚歎

同棋(碰和)牌是由二十一枚點數各異的牌,其每枚各配五枚,合計05枚即成


挖花牌是由二十一枚點數各異的牌,其刻法有所不同,是刻在牌的二角部位,稱子牌其子牌為2×計2枚,花牌為2×2計42枚,無花牌為2×3計3枚子牌,花牌,無花牌合成一副挖花牌合計2枚我收藏的一副小巧而精美的挖花牌,其子牌上還刻有暗八仙等圖案,是古時閨房博具真是難得一見!

我近年來進入中國古代博具類領域的收藏,由來是想給博具有一個正名因為一提到博具,就會將賭博用具與賭博聯系起來這也勿用非議,的確有一部分人深受其害,曆代曆朝都有,所以中國每個朝代都有禁賭法律公布于世我如今在收藏研究中國古代的博具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博具的種類,現介紹如下:

最近上海收藏朋友幫我覓到一套骨制狀元籌狀元籌以官階大小定注數該套狀元籌有狀元一枚為4注,榜眼一枚為32注,探花一枚為32注,傳臚一枚為28注,會元一枚為20注,會魁四枚各為注,解元一枚為0注,進士八枚各為8注,經魁一枚為六注,舉人十六枚各為2注,秀才三十二枚各為注,共六十七枚,合計384注,可供2-人共玩狀元籌游戲規則,有譜可循;狀元合巧五子一色得,五紅奪,全色全收,榜眼,探花四紅馬軍得,傳臚分相得,會元不同得,會魁三紅得,解元三對得,進士四序得,經魁正快得,舉人二紅得,秀才一紅得參與者輪流將六枚骰子擲入碗中,各視其點數不同而分取大小不同注數的籌碼當籌碼取完後,最後每人再投三次,稱為搶狀元如果那位擲得五紅則可把狀元搶過來,如果擲得全色即六枚骰子相同則全收

唐代有一種在葉子上寫字畫畫,作為游戲用的"葉子格",起先是作為席間酒令用具,用之于宴席間行令的牌戲筆者藏有一副象牙詩牌,是由葉子格中衍生出來的,顯著區別是以竹,木,牙代替了絹葉,紙葉這種以"牌"的形式出現的游戲大約在北宋年間詩牌到了北宋末年出現分化,一方面仍沿著文字游戲一路,越來越朝文人雅士靠攏;一方面引進了骰子,演變成的一種新的牌戲牙牌牙牌又名排九牌本人藏有多副象牙牌九,尺寸大小不等,有3.8厘米長的,還有不到厘米長的小牌九與之配套的象牙骰子,大的有2厘米立方體,小的只有0.5厘米立方體宣和牌自創制以來,曆經元,明,清,民國,一直盛行于民間,並有所發展而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牌戲我近來好不容易覓到一副碰和牌,這是一種由牌九變化而來的它是32枚牙牌中,取其點數和排列不同的2枚,每種由5枚組成,計05枚,稱為碰和牌除此之外還有挖花牌,游和,九張棍等與麻將牌配套的是用兩顆骰子,依據所投的點數計算開始取牌,另外有記錄東,南,西,北莊家的記錄器稱莊子

麻將牌是馬吊與骨牌的混合產品,有國牌之稱,普及與全國,流傳至海外麻將牌的好壞決定牌所取材料最高檔的要算翡翠麻將了,其次是象牙麻將,漆雕麻將,一般是骨牌,其中也有好壞之分另外就是牌面刻工的精細與美觀了再次,是置牌的紅木盒子,也大有講究,上面刻有某某象牙號制等,特別是正面刻上四個字,非常有趣味,如方城之戲,積善堂錢,公余雅玩,書香妙具,美戲雀品,唯一消遣,樂而怠倦,方城之遊等以前蘇州骨牌業非常興旺,城中有張萬源,屠鴻興,俞恒泰等,城外有協成,劉萬森,王永成,朱萬源,許萬興等象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