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有中國特色的特效

機關布景戲是中國戲曲的傳統,早已有之.

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第五卷中記載的"劉暉吉女戲",就對當時的"機關布景"作了生動細膩的描述.

而讓機關布景戲轟動一時的還要從民國初年說起.

民國初年,西方的話劇,歌劇,電影,魔術,新式歌舞,飛車走壁等藝術方式率先傳入上海,影響了京劇扮演和舞台方式.

海派京劇在方式技巧上的革新並不讓于在劇目,劇本上的出新.

聲光電化,斑駁陸離的機關布景成為海派京劇的另一特征.

和京派京劇注重傳統不同,海派京劇的最大特點,就是用好看,好聽,好玩來滿足各種層次的觀眾.

它的法寶之一就是機關布景.

當中國傳統戲劇中的機關布景戲和來自西方的魔術碰撞之後,擦出了令人眩目的火花.

海派京劇借鑒了西方的藝術表演方式,把機關布景制作的精巧絕倫,美輪美奐.

比如,1920年,在上海演出的長達32本的《狸貓換太子》.

其機關布景和光電幻術如廣告所說:"壁上現魁星,電影剝狸貓,池中出土地,嬰兒變蟠桃,火場駕仙橋,蓮花騰空飛."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戲中有一段情節:李娘娘被禁在寒宮冷院,劉娘娘派郭槐火燒寒宮.

放火有火景,上頭是冷宮景兒,底下是火景兒.

李娘娘的人站在離火景有些距離的高處避火,正在這緊急萬分之時,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前來搭救.

李娘娘從高處飛出台去得救,這個用的就是"空中飛人",是海派京劇中常用的技巧.

先讓演員背上一個用後世話說"威亞"的那麼一個鋼絲一樣的裝置,後頭暗中有拉繩兒的操作人員.

這繩兒有倆個分支,就吊在柱子上,墜下來兩頭各有一個環,底下人一拉,台上這人往上一蹬,相互一配合,就能飛起來了.

另外,冤魂之類飛來飛去的還可以使用蹺車.

台上整個兒是黑台,什麼燈都閉了,先用鎂粉燒,弄出到處是鬼火的模樣,演員穿著骷髏衣站在蹺車上,那蹺車就好比翹翹板一樣.

其實就是杠杆原理,杆兒下半部一按,那頭兒就起來了,這鬼就騰空而起了.

還有神話劇《劍俠傳》里的妖怪山魈,書中描述的是一個起碼有六個人身,凶悍威猛,叫聲如雷的巨獸.

那麼在台上呢,山魈用兩只爪子抓起俠女,往嘴里送.

看起來很真實,實質上這個山魈只有半個身子,窩在布景里頭,山魈的雙爪有鋼絲操控,可以活動.

右爪的掌上安了一個吊環,當左爪移向胸前,右爪去抓人的時候,俠女就拉住這個吊環隨著右手活動,吊到山魈的嘴里,當人進口中之時落幕.

它這個嘴也是可以活動的,里邊都是線繩兒,張開,閉合都是可操控的,口腔里再安裝上擴音喇叭.

本來巨大的怪獸就很可怕了,又拼命大吼,張開血盆大口,抓人,吃人,整個舞台氛圍把那些假的,虛的東西都被觀眾主觀地掩蓋掉了.


這和後世好萊塢制作恐龍模型是一個道理.

機關布景說破了,都沒什麼花招,也就是用了化學,物理等一些基礎知識.

主要還是戲曲從業人員緊跟潮流的創新精神,編演了這些安排有無數繁難機關布景的連台本戲,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特效技巧.

機關布景戲興起于民國初年,在二十年代獲得長足發展,三四十年代極為興盛,到了五十年代就被禁止演出了.

一方面是因為演出的內容不好,都是武俠神怪之類,另一方面是濫用機關布景,弱化了表演藝術.

這也是後世在京劇舞台上看不到機關布景戲的主要原因.

在三四十年代里,《西游記》是演出最多的一出連台本戲.

孫悟空騰云駕霧,七十二變,最適合利用魔術中的機關道具大變活人.

在這些神話劇中,正確地運用布景,燈光特技,可以創造出種種優美而又神奇的景象.

在此時的上海,機關布景戲的行家是上海新舞台.

新舞台的老板是梨園行的潘約樵,這是鄭證秋的老朋友了,和林子軒也是相熟,上次歐陽予仟編排的《雷雨》就是在新舞台首演.

林子軒還把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洪慎介紹到了新舞台,和歐陽予仟合作,排演《日出》.

新舞台設有機械轉台,燈光,布景,為國人自建的第一座仿歐洲,日本的新式劇場.

曾經上演時裝新戲《新茶花女》,共演20大本,采用光學機關布景,久演不衰,賣座最盛,其後還排演了《濟公活佛》等神話劇,轟動一時,獲利頗豐.

林子軒想要從新舞台借走一批設計機關布景的技術人員.

大家都是朋友,談不上挖角,談好薪酬即可.

新舞台這些年的發展不大順利,雖然憑著《雷雨》火爆了一把,但整個話劇市場都不景氣,只能勉強度日而已.

《大鬧天宮》這部電影分為石猴出世,水簾洞,拜師學藝,鬧龍宮,闖地府,弼馬溫,蟠桃會,大戰二郎神,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等諸多劇情.

這和海派京劇中的《西游記》大抵相似.

想要吸引觀眾,必須要在武打場景和機關布景上下功夫,因為拍攝場地不局限于舞台之上,讓技術人員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比如孫悟空可變大變小,小的孫悟空就可以用剪紙來代替,這是從皮影戲里得到的啟發.

只要把剪紙拍出立體的感覺就可以了,孫悟空騰云駕霧的場景,也可以同樣處理.

在後世,86版的《西游記》,里面的特效同樣不好,一旦人物飛起來,拍出來的人物有紙片的感覺,不夠立體.

還有演員身上繩子的問題,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不能人工抹去繩子的痕跡,那就給繩子上色,讓繩子和背景同一個顏色,看起來較為透明,不易被發現.

神話劇中最關鍵的是煙霧.

在這個時代不要想著液氮或者干冰,舞台上一般用的是鋸末和硫磺在干燥的環境下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