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9節: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1)

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

哲學家們往往把自己的形而上學體系視為客觀地揭示世界本質的科學體系。然而,在尼采看來,一切形而上學都是價值體系,其核心是最高價值的設置。形而上學所確認的終極實在,無非是最高價值的載體;所構造的所謂"真正的世界",也無非是"自在地有價值的"世界的別名《強力意志》第583節,第397頁……每一種形而上學都或明或暗地包含著一個價值等級秩序,它往往就是一種道德秩序,而借以推演和展現這個價值系統的工具便是邏輯。因此,可以說,形而上學是價值(道德)體系的邏輯演繹。僅僅由于混淆了價值與實在,這個體系才得以冒充為形而上學。"在價值度與實在度之間有一種聯系(因而最高價值也就有最高實在性),這是一個形而上學假設,得自這一前提:我們知道價值的等級秩序,即它似乎是一種道德秩序……"《強力意志》第583節,第397、398頁。也就是說,形而上學建立在這個等式基礎上:道德=價值=實在。針對這個等式,尼采在批判形而上學時,著重揭露了"道德=價值"只是道德的偏見,"價值=實在"只是理性的虛構。破了這個等式,形而上學就不能成立了。

自柏拉圖以來,一切形而上學家都立足于理性和道德,一方面否定感官、本能以及宇宙的生成變化,把實在虛無化,另一方面迷信概念、上帝,虛構一個靜止不變的"真正的世界",把虛無實在化。尼采認為,這就是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所在。否定實在必定要被實在所否定,信仰虛無必定會使信仰歸于虛無,所以,形而上學又必然會從自身隱蔽的虛無主義脫胎出公開的虛無主義。

《強力意志》第12節收有一個題為"宇宙論價值的傾覆"的劄記,海德格爾正確地指出,這里的"宇宙"與作為存在者整體的"世界"同義,因此,"宇宙論"就是形而上學,"宇宙論價值"就是最高價值,而"宇宙論價值的傾覆"就是最高價值喪失價值,即虛無主義。參看海德格爾:《尼采》,第2卷,第59、60頁。在這個劄記中,尼采分析了形而上學以及相應的虛無主義的三種形式:對"意義"("目的")的尋求及其失落;對"統一"的尋求及其失落;對"真正的世界"的尋求及其失落。下面,依據這個劄記的內容,結合尼采的其他論述,對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作一剖析。

第一種形式:對"意義"("目的")的尋求及其失落。

尼采寫道:"作為心理狀態的虛無主義必將到來,首先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一切事件中尋找一個'意義',但其中並無這個'意義',所以尋找者終于喪失了勇氣。"這里所說的"意義"指宇宙論水平上的"意義",即宇宙生成的終極目的。在以往的形而上學體系中,充當此種"意義"、"目的"的是世界的道德秩序、人類之愛與和諧、普遍幸福等等。"所有這類觀念的共同之處是,要通過過程本身獲得某樣東西:——而現在人們明白,憑藉生成一無所得,一無所獲……對于生成的一個所謂目的感到失望,是虛無主義的原因。"《強力意志》第12節,第13頁。

這一形式的虛無主義包括兩重含義。一方面,尋求宇宙生成過程的"意義"、"目的"實際上就是宇宙目的論和人類中心論,它必然會幻滅。另一方面,既然生成本身以及作為生成之一部分的人類生存並無目的可言,那麼,為了設置目的,就只好"借助某一超人類的權威",來為人類提供一個"來自外部的目的"了。《強力意志》第20節,第19頁。這樣的權威便是上帝,這樣的目的便是道德。結果,虛構的生命目的反而凌駕于生命之上,否定了生命本身。生命的欲望遭到敵視,被宣判為不合目的的惡,上帝被設立為惡的對立面,而"這意味著把實在設立為欲望和激情的反面(也就是虛無)"。《強力意志》第576節,第392頁。

例如,基督教道德反對自私,鼓吹"意志自由"。但是,自私乃生命本能,而人在現象界並無"意志自由"。結果,我們的自私和必然都被敗壞了,——甚至在我們認清不自私和"意志自由"的不可能之後。因為這時我們既做不到不自私,又不能坦然地自私;既做不到自由選擇,又不甘心服從必然。"我們看到,我們並未獲得我們賦予價值的那個領域;同時,我們生活的這個領域還絕對沒有獲得價值。相反,我們疲倦了,因為我們失去了基本動力。'到頭來一場空!'"〔3〕《強力意志》第8節,第12頁。所以,尼采一再強調:"在一種完全確定的解釋中,在基督教道德的解釋中,才隱藏著虛無主義。"《強力意志》第1節,第7頁。"虛無主義結論(對無價值性的信念)是道德估價立場的結果。"〔3〕"對世界的道德解釋不再生效,在它試圖逃到彼岸去之後,它的衰落以虛無主義告終。"對世界的這種被賦予了極大權威的解釋一旦失效,便使人懷疑一切世界觀的真實性,產生"一切皆無意義"的幻滅感。《強力意志》第1節,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