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9節:形而上學走向瓦解和虛無主義走向成熟(4)

可是,使尼采不滿的是,從整個體系看,黑格爾哲學終究還是聽命于道德權威,"把曆史描繪為道德觀念的向前的自我揭示和自我超越",《強力意志》第412節,第281頁。從而成為"從曆史出發證明道德統治的嘗試",展示了"道德王國的一個可證實的發展、清晰化"。《強力意志》第415節,第282頁。精神在罪惡的下界漫游一番之後,為了自身的榮譽,終于浪子回頭,回到至善的理想境界,所以,"辯證的宿命論"又是一種非批判的浪漫哲學。參看《強力意志》第422節,第287頁。

與黑格爾同時,還有兩種哲學是直接從康德哲學的前提引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就是孔德的實證主義和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尼采把它們看作"不完全的虛無主義"的形式。

實證主義在當時主要是一種法國現象。孔德根據康德關于"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論點得出結論,宣布人類精神探索的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已經結束,從而開始了實證階段。既然人類精神已經承認不可能得到絕對的概念,那麼從此就不必再探索宇宙的本質和目的,不必再求知現象的內在原因,而只應自限于發現現象中的各種事實及其相互關系。這樣,實證主義就是用科學取代了哲學,如尼采所說:"孔德幾乎把科學方法史看成了哲學本身。"《強力意志》第467節,第329頁。實證主義否認形而上學問題的意義,這是在虛無主義的路上朝前走了一大步。但是,因為以往形而上學(實質上是以道德為最高價值的價值體系)的瓦解而否定一切價值觀點,骨子里仍然受著道德價值為唯一價值的思想支配。尼采指出:"實證主義堅持現象中'只有事實',與之相反,我要說:不,恰好沒有事實,只有解釋。"《強力意志》第481節,第337頁。對現象的解釋是不可能離開價值觀點的。而實證主義者卻"向'事實'頂禮膜拜",這是"一種迷信"。《強力意志》第422節,第287頁。他們實際上是在否認重建價值的必要性,因而與尼采主張的積極虛無主義旨趣迥異。

與實證主義者相反,叔本華承認價值觀點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哲學的使命就是確定價值。但是,他否認重建價值的可能性,因而也與積極虛無主義旨趣迥異。尼采認為,其原因在于叔本華仍受道德偏見支配。康德和一切形而上學家之所以要虛構一個"真正的世界",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現實世界里發現了惡和不完美,于是,出于對惡和不完美的道德否定,就必須設定另一個善的、完美的世界的存在。叔本華按照同樣的邏輯,否定現象世界的真實性。"我們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弊病和過錯是實在的,是不可避免的,是絕對地內在于其本性的,那麼,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世界:那麼,認識之路恰好只通向對它的否定……這是叔本華根據康德的前提得出的看法。"《強力意志》第411節,第280頁。在叔本華那里,"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在這一點上,與康德不同,他"想另辟蹊徑,便必然要把那形而上的根據設想為理想的對立面,為'惡的、盲目的意志':如此它才能是'顯現者',在現象世界里顯露自身。"但是,尼采指出,"即使如此它也並沒有放棄理想的那種絕對品格"。在這個意義上,"叔本華的虛無主義仍然是基督教一神論所編造的那同一個理想的產物。"《強力意志》第17節,第18頁。參照《強力意志》中另一處論述,這段話的含義便清楚了。在那里,尼采說:叔本華"始終還處在幸福論支配之下。這便是悲觀主義的理想。"《強力意志》第422節,第287頁。這就是說,與基督教一樣,叔本華從幸福論的理想出發,把世界的生成變化看作惡和不幸,把擺脫這生成變化看作善和幸福。區別只在于,基督教把善、幸福絕對化為一神,叔本華則把惡、不幸絕對化為一神。起作用的仍然是對惡、不幸的否定的道德評價。出于這種評價,叔本華把"自在之物"(在他那里是意志)和"現象"(意志的表象即人類的生命世界)都視為絕對的惡而加以否定。所以,尼采稱他為"頑固的道德家",說他"為了堅持他的道德評價,他終于變成了世界否定者"。《強力意志》第416節,第283頁。同時又譏笑他:"一個悲觀主義者,一個否定上帝和世界的人,卻在道德面前停住了……怎麼?難道這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嗎?"《善惡的彼岸》第186節。《尼采全集校勘學習版》,第5卷,第107頁。

實證主義一筆抹殺價值問題的存在,悲觀主義全盤否定世界的價值,均是虛無主義走向成熟的標記。但是,到此為止,在一切形而上學中充當最高價值的道德仍未受到真正的挑戰。所以尼采認為,它們都不是徹底的虛無主義。實證主義是在回避虛無主義的最後結論。"悲觀主義是虛無主義的前形式(Vorform)。"《強力意志》第9節,第12頁。唯有當尼采本人對道德本身加以否定,提出一切價值的重估之時,虛無主義才獲得了其最後的、徹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