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82節:透視主義(4)

透視主義突出了認識中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它把認識看作從主體出發的意義設置。既然認識不可能擺脫價值關系,那麼,一切認識現象就必然是透視現象。"一切價值……從心理學上看,都是為了維持和提高人的統治構成而作出的一定透視的結果,它們只是被錯誤地投射到事物的本質中去了。"《強力意志》第12節,第16頁。"意義"本身是"關系的意義和透視。"《強力意志》第590節,第410頁。"目的是透視形式。"《強力意志》第490節,第342頁。"'實質'、'本質'是某種透視現象",因為"這是什麼"的問題始終是以"這對于我(我們,一切生命,等等)是什麼"的問題為基礎的。《強力意志》第550節,第381頁。尤能表明認識的透視性質的是"質"這個范疇。尼采指出:"質是一種屬于我們的透視真理",是"我們不可超越的界限","我們真正的人性特質"。《強力意志》第563、565節,第384、385頁。我們的生存條件決定了我們的感覺范圍,使得我們的感官具有確定的功能閾。如果我們的感官敏銳十倍或遲鈍十倍,我們就會完蛋。我們把那些嚴重關系到我們生存可能性的量的差異感受為質。換一種與我們有全然不同的生命條件的生物,就會有一種全然不同的透視眼光,從而把另一些量的差異看作質。假如世上根本沒有生物和透視的眼光,那麼也就無所謂質了。反過來說,"在一個純粹量的世界上,萬物便都會死寂,僵化,靜止。"《強力意志》第564節,第385頁。所以,我們對質的感受鮮明地表現了我們的認識是一種由生存價值支配的透視。

尼采認為,世上只要有從事認識的生靈存在,屬于生存本身的透視眼光便不可超越。"不存在自在之物,也不存在絕對認識;透視的、制造幻覺的特性屬于生存(Existenz)本身。"《尼采全集》第14卷,第40頁。我們甚至無法設想一種認識能力在撇開了透視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正因為如此,康德式的認識論,即對認識能力的批判,在尼采眼中僅是嘲笑的對象。康德試圖撇開透視考察人的知性的純形式,可是,"在這樣分析時,人的知性不得不在其透視形式之下和之中來看自己"《尼采全集》第5卷,第332頁。,得到的仍然不是知性的純形式。尼采不承認他自己的"情緒沖動的透視學"是一種"認識論",就是為了同康德劃清界限。當然,對透視現象的認識同樣不可能擺脫掉透視的眼光,不過尼采本人也無意建立這樣一門純客觀的"透視學",他的用意只是要揭示一切認識現象均屬透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