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6節:漕運碼頭(36)

一直拖到了二十九歲的時候了,他急,祖父比他還急。來年正值己丑,三月春闈,必須在當年入冬之前趕到京城。一是大運河冬季冰封停航,趕旱路極為不便;二是進京之後還要求師拜門,熟悉會試規矩,要留出一些時間。剛過中秋節,祖父就逼著他收拾行裝離家上路。

說實在的,他一走,家里的全部重擔都壓在母親和媳婦的身上了。上有瞎眼的老祖父需要贍養,下有四歲的幼女需要照顧。無田地產業,無鋪面經營,更無積蓄,讓這老少三代怎麼活呀?

祖父說:“你別管,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你走之後,我們能摘就摘,能借就借,摘不到借不到就出去拉棍兒討飯。我就不信我教了一輩子書,那些子弟會眼瞧著我餓死。”

祖父已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也只好聽命。他知道,祖父以及故去的祖先都在看著他,盼著他能金榜題名,光耀夏家的門庭。

他走了,家里留下的是四張等著吃飯的嘴。而他這張嘴也要吃飯,他身上也要穿禦寒的衣服。身無分文,這一路上怎麼辦?到了京城又怎麼辦?這些祖父肯定都想到了,可是祖父嘴里卻不說。他理解祖父為什麼不說,瞎了眼的祖父毫無辦法。祖父是個好臉面的人,他把這個難題留給了孫子,還不好意思把難題捅破,也只好裝作糊塗,難得糊塗吧。

可是,母親知道他的難處,媳婦知道他的難處。母親翻箱倒櫃,把自己出嫁時壓箱子底的衣服和父親生前留下來的衣服都找出來,能拼的拼,能改的改,給他湊成了一身棉衣,兩件單衣。媳婦將自己的首飾都拿出來送進了當鋪,又到娘家東摘西借,湊了十兩散碎的銀子,權作他進京趕考的盤纏。

他就這樣跪別了祖父和母親,抱別了媳婦和女兒,狼狽地上了路。知道的是進京趕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外出乞討。

祖父托了一個朋友的關系,找到台州衛的一條漕船。他上船給人家打雜,白干活,人家不收他船錢,可是不管飯,吃飯還要自己解決。漕運時期,大運河就是一條流淌著糧食的河。他自己能找到米,找米的路子很多。漕船靠岸的時候,他可以到碼頭上去掃灑在地上的米粒;有人倒賣漕糧的時候,破漏的麻包能把糧食灑得滿船都是;還有摻糠兌假的時候,糧食更是唾手可得。守著糧倉無餓鼠,可是他也只能是填飽肚子。船行一路,他煮了一路的粥吃。有時候運氣好,他或許能揀到幾根青菜,洗乾淨撕扯撕扯放在粥鍋里,算是改善了生活。當然,趕上船上的運丁喝酒的時候,他也常常被邀請。但是他很節制,酒喝得很少,菜也吃得不多,反而空閑了半副腸子。

一路上,他幾乎一文錢都沒有花,到了通州漕運碼頭的時候,媳婦給他的十兩散碎銀子一錢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