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元和中興:九世紀的一抹初陽 第58節:憲宗皇帝想罵娘(1)

二憲宗皇帝想罵娘

平定了西川、夏綏、鎮海之後,憲宗李純就把沉重的目光投向了帝國的東北邊陲,那里就是河北三鎮——成德、盧龍、魏博。

自從安史之亂後,它們與南邊的淮西、東邊的淄青共同構成了李唐中央的心腹之患。它們不但實力強大、割據時間長,而且互為奧援,一有風吹草動便結成聯盟對抗中央。這麼多年來,它們賦稅自享、職位世襲、一切自專,基本上處于獨立狀態……這樣的藩鎮不收拾,中央有何威信可言?帝國有何安甯可言?

可這樣的藩鎮要收拾,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憲宗李純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機會。

元和四年二月,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卒,他的兒子、節度副使王承宗自立為留後。憲宗李純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承認,由中央另行委派節度使,如果王承宗不服從,就趁機興兵討伐。

三年前淄青節度使李師古病死的時候,他的異母弟李師道自立為副使。當時李純就很想把李師道端了,可朝廷其時正對劉辟用兵,無力兼顧,李純只好違心地任命他為留後,但是把征收兩稅和任命各級官吏的權力都收了上來。當時李純就打定主意了,一旦平定劉辟,此後無論哪個藩鎮膽敢再搞世襲制,朝廷絕不縱容。

所以當王承宗自立為留後的消息傳來時,憲宗馬上跟幾個心腹重臣商議討伐之事。可宰相裴垍和翰林學士李絳等人卻都表示反對。李絳說:“河北久不服從中央,此事固然令人憤恨,可要是想一朝革除其世襲之弊,恐怕也辦不到。成德自李寶臣、王武俊以來,父子相承已四十余年,無論民心還是軍心都已習慣,不認為這是違背綱紀。何況王承宗現在事實上已經接管了軍政大權,必定不會服從。再者,盧龍、魏博、淄青等鎮也一向是傳位給子弟,與成德利益一致,如果看到朝廷另行委任節度使,必定暗中結盟。此外,眼下江淮一帶水災嚴重,國家財政和民生都很困難,恐怕不宜輕啟戰端。”

憲宗覺得大臣們說得有道理,雖然心里老大不爽,可還是忍了下來。到了這一年七月,憲宗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對李絳等人說:“朕想了個法子。要任命王承宗為留後也行,可朕想把他轄下的德州、棣州分割出來,另設一鎮,削弱他的勢力;並且命他從此必須向朝廷繳納兩稅,各級官吏一律由朝廷任命,就像淄青的李師道那樣,你們以為如何?”

李絳反對憲宗分割德、棣兩州的做法,他認為這樣會激起河北諸鎮的反抗情緒,但是關于征稅和任命官吏的事,李絳卻提出了一個更穩妥的建議。他說:“可以派遣使臣去給王士真吊唁,然後讓使臣以個人名義向王承宗提出來,不讓他知道是陛下的意思。如果他同意,那當然最好,萬一不同意,也不會折了朝廷的臉面。”

似乎是為了考驗憲宗皇帝的定力和耐心,這一年秋天,盧龍節度使劉濟、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淮西節度使吳少誠居然不約而同地病倒了。眼看這強藩世襲的一幕又要在自己面前輪番上演,憲宗覺得這簡直是對他的挑釁和侮辱,于是迫不及待地對李絳等人說:“劉濟這幫人就快死了,難道朝廷只能照舊聽任他們的兒子繼位嗎?要是這樣,天下何時能夠太平?現在朝野議論紛紛,都說應該趁此機會把權力收歸中央,要是他們不服從,就派大軍討伐!時機不能再錯過了,你們看怎麼樣?”

李絳等人就此提出了一個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戰略。

他們認為:河北諸藩的形勢與當初的西川、鎮海截然不同,不能被當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為什麼呢?因為西川、鎮海都不是長期割據的地方,而且周邊各道都在朝廷的控制之內,劉辟和李琦喪心病狂、單獨叛亂,部眾其實都不服從,只是被他們的財貨利益所誘,所以朝廷軍隊一到,他們立刻土崩瓦解。可河北諸鎮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他們的內部勢力根深蒂固,外部勢力又像藤蔓一樣相互交錯,轄下的將士和百姓都只知有鎮帥而不知有朝廷。好言相勸,他們不聽;武力威脅,他們不服。朝廷如果對他們采取強制措施,到頭來只會弄得自己丟臉。別看河北諸鎮平日里鉤心斗角,一旦朝廷要打破他們的世襲制,他們立馬會抱成一團,因為他們要維護相同的子孫利益。

所以,李絳等人極力主張:暫時承認王承宗,對河北諸鎮采取安撫政策,然後把主要精力拿來對付淮西的吳少誠。之所以這麼做,他們的理由是:淮西的情況與河北不同,卻與西川和鎮海相似,周邊地區都是效忠朝廷的州縣。因此,吳少誠一死,朝廷馬上可以另行委任節度使,如果不從,立刻發兵討伐。先把淮西平定,等到河北的劉濟、田季安一死,有機可乘了,朝廷再動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