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7節:月琴(1)

月琴

月琴是一種四弦琴。正如它的名字那樣,琴身像一輪又大又圓的滿月。中國早期的月琴,琴杆很長,和現在的三弦一樣。到了明代大大地縮短了,明末時,月琴的形狀就像一把團扇。

在日本,這種月琴在德川幕府末期曾一度非常流行,但在初期還是十分稀奇的樂器,所以阿蘭會彈月琴被看做是一種特技。

掌握這種特技可以招徠中國的客人,加上它十分新奇,所以阿蘭的弟子很多。許多人在她家進進出出。

這對統太郎並非不利。人們進出頻繁,住在這樣的人家,可以不那麼惹人注意。

“他們兄弟倆是我的親戚,想當醫生。”

統太郎和吉井多聞變成了這樣的身份。他們倆住在樓上一間很少有人來的僻靜的房間里。

“統太郎!”阿蘭打開紙拉門喊道。統太郎正在磨墨,准備練習素描。吉井多聞臉朝著里面,懶散地躺在那兒。

“有什麼事嗎?”統太郎停止了磨墨,抬頭問道。

“想借這間屋子用一會兒。”阿蘭的一只手提著一把月琴,她的肩後露出一張十五六歲的姑娘的臉。這是一張下顎圓圓、惹人喜愛的面孔,但嘴唇緊繃著,眉頭打著結。

“噢,行。”統太郎站起身來。

“這孩子需要特別的指點。請你們到樓下去!”阿蘭的語氣很少這麼嚴厲。

“既然下了命令,咱們一定照辦。好,咱們下去!”吉井多聞也爬了起來。剛才他只是躺在那兒,並沒有睡著。

兩人出去後,阿蘭趕忙推著那姑娘進了屋子。

阿蘭反手把紙拉門嘩啦一聲關上,那姑娘立即撲倒在地,大聲地嗚咽起來。

“噓——!”阿蘭用手堵住姑娘的嘴。

走廊上,統太郎和吉井的腳步聲愈走愈遠。阿蘭估計他們走下樓梯,才松開堵在姑娘嘴上的手。

“請您原諒。——我失去鎮靜了。”姑娘道歉說。

“冷靜一點,小仙!有什麼重大的事情,一向都有人來聯系。出了什麼大事嗎?”阿蘭小聲地問。她把象牙的琴撥放在月琴的弦上。

“嗯。出了大事啦!他們從泉州來的船上,查出了聖經。”

“啊呀!聖經……”阿蘭不覺驚呼了一聲,她慌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

所謂聖經,並不是中國的四書五經,而是指基督教的經典。

當時正是日本嚴厲禁止天主教的時期。

日本從豐臣秀吉①時代就開始鎮壓這一宗教。慶長十七年(1612年),德川幕府明文規定禁止天主教,並搗毀了京都的教會,命令信奉天主教的諸侯有馬晴信切腹自盡。兩年後,又把高山右近等四十八名天主教徒驅逐到馬尼拉和澳門。

元和八年(1622年),在本地長崎發生了所謂“大殉教”事件,處死了五十五名堅決不放棄信仰的天主教徒。

寬永七年(1630年),日本禁止一切有關天主教的書籍進口。

以後教徒們在島原①發起暴動,暴動的群眾死守原城,弄得幕府狼狽不堪。來討伐的幕府主將板倉重昌在戰斗中陣亡,軍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才把暴動鎮壓下去。由于這次暴動,幕府越發加深了對天主教的憎恨。軍隊直到六年前才攻克了原城。

幕府命令荷蘭商館從平戶遷到長崎,把荷蘭人隔離在出島②這一特殊地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于禁止天主教。

開辟中國人居住區,集中居留在長崎的中國人,是在元祿③年間以後。在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還准許中國人和日本人在市內雜居。

日本的當政者有一個固定的概念,認為天主教是西洋的宗教。同在長崎,他們對荷蘭人嚴密監視,對中國人則不那麼嚴格。當局認為中國是孔孟之邦,不會有人信奉外國的邪教。

中國船只進入港口,通常是長崎衙門的檢查官吏帶著通事④和其他有關人員來到船上,把一塊寫著法令條款的大牌子掛在帆杆上。因為水手大多是文盲,就由通事高聲宣讀這些條款,然後讓他們挨個地踐踏耶穌像,考驗他們是不是天主教徒。

不過,一般認為這只是走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