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5節:南征(2)

有的滿族大臣認為對漢人洪承疇太優待了,很為不滿。而皇太極卻說:“他不過是一只燈籠嘛!”

“嗯,燈籠!”多爾袞在等洪承疇到來時,這麼自言自語著。

燈籠是夜間走路照亮之用的,不外乎是向導的意思,即要他來充當地理不熟的滿人的向導。清王朝要利用這個向導來征服全中國。

這個燈籠走進來了。

“是殿下叫我嗎?”洪承疇剃了前發,垂著一根辮子。他早已遵從滿族的習俗了。

凡歸順清朝的漢人,均強制遵從滿族的習俗,以示忠誠。所以效忠于清朝的漢人,腦後都垂根辮子。外國人稱它為豬尾巴。

洪承疇等投降清朝的大官、將軍們,不知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剃發留辮子的!

垂著辮子的洪承疇跪在攝政王的面前。

“長平公主的情況怎麼樣了?”多爾袞問道。

長平公主是自殺的崇禎皇帝的女兒。崇禎自殺前,用劍刺殺自己的女兒。可能是當時手臂無力吧,長平公主只是左腕受了傷,並沒有喪命。多爾袞現在問的就是這個長平公主的情況。

“她懇求出家,以慰父母的亡靈。”洪承疇回答說。不過,他仍跪在那里,精神一直很緊張。因為多爾袞有個習慣,凡有什麼重大的事情,他不是痛痛快快地一下子說出來,而是先提一提別的事情。洪承疇心里想:叫我來,恐怕不單是為了問長平公主的情況。

“聽說長平公主已經有過婚約。是真的嗎?”多爾袞望著窗戶問道。

“是。聽說選了一個叫周顯的年輕人,當時都快要舉行婚禮了。”

“公主今年多大?”

“十六歲了。”

“十六歲!”多爾袞咬著嘴唇,沉思起來:大清的皇族中有誰能娶她呢?清和明並非仇敵,而且清還為明打敗了李自成,為明報了仇。清的皇族青年娶了明的公主,說不定還可以得到民心哩。嗯,好主意!

跪在地上的洪承疇抬起了頭。跟多爾袞一照面,洪承疇搖了搖頭。他已經覺察出多爾袞的想法,搖頭是表示不贊成。

“為什麼?”多爾袞問道。

“兩族和親會引起不良的後果。漢族把許婚幾乎和成婚同等看待,而且烈女不嫁二夫。勉強讓公主嫁別人,人們會怨恨的。”

“是麼?”多爾袞考慮了一會兒說,“那就趕快准備長平公主和周顯的婚禮吧!”

“是,照辦!”洪承疇低下了頭。

“不過,可真有意思!”多爾袞這麼說。

“殿下是指什麼而言?”

“好,你坐下!”多爾袞讓對方坐在椅子上之後,才從容地繼續說道,“在目前的形勢下,要求控制全中國的,是歸順我方的明朝官員。主張在北京踏步不前、謹慎小心的,反而大多是我們滿族的大臣。這可有意思啊!”

“是呀。”洪承疇苦笑了笑。要求控制全中國就是他的主張,而他就是歸順的明朝官員。

“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大概是明朝官員很了解整個中國的情況吧。他們知道明朝是推之即倒的朽木。看起來它像棵大樹,其實推一下就倒了。”

“滿族的大臣中有人認為,明朝降臣主張南征的目的,是想把我們滿族拖進江南的爛泥塘,讓我們自取滅亡。”

“臣下也聽說過。南征的討論已經委任殿下裁決了。”

“南征已經決定了。有一個問題要問問你,我們南征時,最大的障礙是什麼?你甭啰哩啰唆地談許多,干脆利落,只說一點!”多爾袞的目光灼灼。

“叫我來就是為這個!”洪承疇的心里明白了。

只要找出南征中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大概要從這個問題打開思路,這確是多爾袞式——不,滿族式的高效率的辦法。也就是說要去掉枝葉,留下根干,然後研究對付的辦法。

“可是,明朝朝廷為什麼就盡議論些枝葉,而忘掉根干呢?”

洪承疇心里這麼想著。

這是不可改變的。不,果真不能改變嗎?

洪承疇這些明朝的降臣們之所以建議南征,是有其打算的。

那個昏庸的福王是不可能保住半壁江山的。他周圍的馬士英、阮大鉞之流,都是臭名昭著的流氓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