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8節:南征(5)

攝政王多爾袞任命自己的親兄弟為遠征軍的統帥,是要加強自己身邊的勢力。這兩位將軍如能立功榮升,多爾袞作為攝政王的地位也會更加穩固。

洪承疇作為兵部尚書留在北京,輔佐攝政王,全面指揮作戰。

多鐸的南征軍于當年十一月平定山東,窺伺海州,進入宿遷縣境內。

就在鄭森跟隨甘輝回福建的途中,多鐸率領的清軍已進入江蘇的北部。豐縣與沛縣同年降清。

河南的總兵許定國,偷偷地向清軍派去了密使,並以兩個兒子作為人質,進行了投降的談判。

第二年——順治二年正月十一日,許定國請江北四鎮將領之一的高傑赴宴,宴間趁醉殺死了高傑。

三月,清軍從淮南、淮北進擊。當時的狀況是:“所過三十縣,皆望風迎降。”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降徐州,一鼓作氣南下。

四月,清軍圍揚州。

守衛揚州的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物史可法。

多鐸五次送去勸降書,但史可法連封也不開,就扔進火中。

清軍擁有洋炮,揚州城內也有大炮。雙方進行了炮戰。

史可法是南京政權的兵部尚書。他為守衛揚州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終難守住。

在清軍南征的戰役中,以這次進攻揚州最為殘酷,戰斗持續了七天七夜,史可法最後力盡自殺。

清兵進入揚州後,停留了十天,又繼續南下。

據說清兵在揚州大肆燒殺奸淫,殘暴至極。

從當時的“焚尸簿”來看,這十天內共死了八十多萬人。揚州守軍最多不過數萬人,慘遭殺戮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清軍遭到城內的炮擊,死傷了幾千人。大概是揚州守軍抵抗十分頑強,清軍占領揚州後的屠殺帶有“懲罰”的意思。

總之,當時在揚州出現了一幅慘不忍睹的地獄景象。有一個讀書人叫王秀楚,他九死一生地從這座地獄之城逃了出來,他把當時的情況詳細地寫成一部書,書名為《揚州十日記》。

這部記錄清軍殘暴的書,在清代當然不可能公開出版,不過有可能隱秘刊行了,在日本的德川時期流傳到了日本。

清朝末年,到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東京的圖書館里抄錄了這部《揚州十日記》,把它印刷了出來,這樣才流傳開了。魯迅在一篇散文中也談過這件事。

在激戰中自殺的史可法,一直被人們頌揚為愛國者、民族英雄。

清軍到達長江北岸是五月八日,陽曆是6月1日。江南已是一片夏季景象。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夏天也多霧。

在長江南岸鎮江布陣的明軍中,也有福建鄭家的水軍。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逵任總兵,帶領同族的鄭彩在指揮水軍。

鄭家水師輕視清軍,以為如果進行水戰,清軍不是自己的對手。

對岸的清軍大造筏船,准備渡河。多鐸命令所造的竹筏和小船要比所需的多出一倍。清軍首先在空竹筏上安裝燈光,趁著黑夜流放到江上。

“塞外的馬賊乘筏子來啦!朝這邊過來啦!”鄭鴻逵命令炮兵炮擊竹筏。

鄭家水師在搖晃著的船上可以開炮。地面上布的炮陣,命中率更高。

咚!咚!咚咚咚!炮聲響徹了夜空。

竹筏立即被擊沉了。筏子上的燈火掉進漆黑的水中。筏子一個接一個地翻倒了。

“打了勝仗啦!江上的敵人全被殲滅了!趕快向南京報捷!”鄭鴻逵雀躍著喊道。

炮擊戰停息後,官兵們松了一口氣。

正當南岸的明軍解下武裝,進行戰後休息時,北岸清軍的陣地上,卻熄滅了燈光,讓士兵在黑暗中乘上了竹筏和小船,恰好當時又起了霧。

剛才還聽到隆隆的炮聲,而且炮彈打得准。點著燈火的竹筏子全部被打翻,漆黑的水面上已看不到一點燈光。明朝的守軍以為戰斗已經結束了。

其實戰斗才剛剛開始。

第一批數百騎清兵,在濃霧的掩護下,渡過了長江,登上了一座叫做北固山的小山岡,在山上點起了許多火把,吹響海螺,擂起了戰鼓。

“不好了!敵人偷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