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9節:南征(6)

“敵軍上岸啦!”

明軍的陣地一片混亂。

本來侍郎楊文駿統率的陸軍及鄭鴻逵、鄭彩的水軍也都集中在甘露寺,以防敵軍在這邊岸上突然出現。

可是,突然出現的清軍好像並無進行決戰的意思。

“有點奇怪!這種打法……”最初意識到的是鄭鴻逵。

鄭鴻逵是水軍將領,他擁有靖虜伯的爵位和鎮海將軍的稱號。鄭鴻逵別名芝鳳,是鄭芝龍的弟弟,也就是鄭森的叔父。他一向擔任哥哥鄭芝龍的參謀,水戰經驗豐富。

不打必敗之仗——這是兵法鐵律。可是,敵人明知會打敗,卻主動挑釁,這不符合兵法!

盡管敵人是韃靼(指滿族),兵法不應該不一樣。

“退卻!退卻!一定有什麼詭計!”鄭鴻逵不愧是戰斗經驗豐富的將軍,他禁止深追,以防敵人有什麼出其不意的花招。

可是,已經晚了!

在北固山上挑釁的數百騎清兵的任務,是把明軍吸引到那里,好讓自己的大軍渡江。

當鄭鴻逵在聲嘶力竭地喊著“退到江岸!退到江岸!”的時候,清朝的大軍早已在絡繹不絕地渡江了。

勝敗已成定局。

在鎮江布陣的明軍以鄭家的水軍為主力。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准備在水上或岸邊打擊敵人的部隊。敵軍已經登了岸,這支水軍當然不是滿洲鐵騎的對手。

“不准作戰!撤退!”鄭鴻逵下了嚴厲的命令。現在保護鄭家水軍的兵力比保衛南京政權更重要。必須把水軍撤退到南方去,哪怕多撤退一名士兵也好。

現在是明軍四散逃跑了。

清軍渡過鎮江,誰都明白就要攻打南京。渡長江的目的就是打南京。按一般常識來說,戰敗的明軍應當向西邊退卻,途中重整隊伍,采取保衛南京的措施。

確有向西退卻的部隊,可是,楊文驄等陸軍將領卻朝著與南京相反的蘇州方向退卻。而鄭鴻逵、鄭彩等水軍官兵卻筆直地南下,直奔老家福建。

鄭家的水軍基本上是私人軍隊,他們不顧南京而向南逃跑,也許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的主人並不是在南京稱帝的福王,而是福建南安的鄭芝龍。

可是,朝廷軍隊的統帥楊文驄逃向與南京相反的方向,這就有點奇怪了。

這肯定是出于“活命最要緊”的哲學。

連朝廷軍隊也不願保衛首都,為皇帝賣命。不過,一概地責備他們也不公平。

南京的皇帝本來就是一個不值得為他獻出生命的蠢物,更何況他的身邊都是一些奸臣小人。不願保衛這樣的首都也是有道理的。

當時南京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

在擊沉載有燈火的空竹筏時,鎮江的明軍司令部已向南京派出快馬急使,報告“在長江擊沉敵人大軍”的喜訊。

皇帝福王正在舉行慶祝大捷的盛宴。本來即便沒有捷報,他每天晚上也要找個什麼借口舉行宴會。現在聽到了鎮江的捷報,他只不過比平常多喝了一點酒。

慶捷的宴會開了還不到兩小時,又傳來了急報:“大捷是錯報。實際是大敗!鎮江防線已潰,韃靼的軍隊正向南京進發!”

“什麼!大敗?”皇帝福王醉眼惺忪地問道。

他還不太明白這大敗的消息意味著什麼。他一直以為不用奮戰,也不會被打敗,因為宰相馬士英平時總是向他灌輸什麼“長江天塹”的思想。

“陛下,大事不好了!”他最親近的宦官這麼一說,福王才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

“逃吧!”福王大聲地喊道。

“對!逃是上策!”宦官答話說。

奇怪的是今天參加福王祝捷宴會的,沒有宰相和任何一名文武官員,都是他寵愛的宦官和妃子。清軍已經打過來,他竟然沒有和宰相商量對付的辦法。

“召見馬士英嗎?”福王雖然這麼問了一句,但宦官說:“陛下,情況緊急,帶著整個朝廷逃跑,一定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人數還是盡量少一些好,只帶陛下喜歡的人,悄悄地出城,這樣能保證陛下的安全。清軍雖然已在鎮江渡了江,但他們要整頓整頓隊伍,到達南京城下還需要一兩天。有這一兩天的時間,我們已經跑得很遠了。馬上就……”經宦官這麼一說,福王決定不召見宰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