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8節:南方的夢(2)

“那麼,是要腳踩兩只……”鄭鴻逵剛要說下去,鄭成功又搶過話頭說:

“現在是鄭家生死存亡的關頭,恐怕也不能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不過,在一分為二時,我堅決要求留下來當抗戰派,並希望不要采取抽簽的辦法來決定將領們的去向。”

“唔,那當然啰。我也留下來,絕不投降!”爽直的鄭鴻逵一口氣說完這幾句話後,胸口還激烈地起伏著。

“這壞小子!”鄭芝龍心里在大罵兒子。兒子在先發制人。

鄭成功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得安平城里的將領及兵士之中彌漫著一股勤王的熱潮。現實主義者鄭芝龍深知這股熱潮不會持久,找個什麼借口或辦法,就可使這股熱潮低落下去。

他想到抽簽就是個好辦法。有些人雖然口頭上一個勁地喊著要獻身于勤王的大義,但他們並不是不了解天下的形勢,誰都會愛惜自己的生命。因為中了簽,那就只好參加到投降派的行列里去。這對自己對他人都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辯解的借口。雖然還達不到理直氣壯地去參加投降派的行列,但總可以擺著手兒走過去。這種人如果勉強能達到三分之一的人數,其他的人就會像決堤的洪水湧向投降派的隊伍——鄭芝龍是這麼打算的。

可是,這抽簽的辦法一下子就被否定了。

“請問父親,您打算怎麼辦?”鄭成功直視著他老子的臉,這麼問道。

“從鄭家來說必須要走兩條路。兒子已經選擇了留下來的路,做父親的只好選擇去福州的路。盡管這並不出于我的真心。”鄭芝龍這麼回答說。

“既然這樣,不能沒有兵員隨同,父親去福州也得要帶三百人——不,應當帶五百人去。這五百人就請父親挑選吧!”鄭成功說。

鄭芝龍憋了一肚子氣,他仿佛聽到這股怒氣正在發出咆哮般的吼聲。

他原打算一面利用敵人日益逼近、時間緊迫作為借口,同時盡量爭取時間,另想辦法來改變勤王的情緒。可是兒子鄭成功早就看透了老子的意圖,每一步都搶在前頭,掌握了主動權。

鄭芝龍本來打算帶五千至一萬兵去福州。洪承疇的密信早已送到了他的手里。信中轉達了北京的意思,讓鄭芝龍統轄福建、廣東、廣西三省。

鄭芝龍當然不會輕信這樣的空頭支票。

福建的鄭氏家族是一個以海軍為主力的武裝集團。對于不擅長水戰的清軍來說,把三個省交給能夠消滅這個武裝集團的人是值得的。不過,如果鄭氏家族全部消滅了,或者全軍投降了,那就沒有必要再給他三個省了。因此鄭芝龍才考慮把鄭家的武裝力量大部分留下來,自己去投降清朝。

鄭芝龍要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足以消滅福建武裝集團的有影響的人物”。他准備以這樣的方式把自己出賣給清朝。

不過,在出賣自己的時候如不帶相當的兵力去,清朝就會懷疑他是否真是“有影響的人物”。

“只帶五百人!”鄭芝龍心里十分氣憤,但會場上的氣氛使得他不能說這個數字太少。也許鄭成功在措詞用語上很下了一番工夫,他先說三百人,緊接著增加到五百人。這給人們留下一種強烈的印象,認為五百人是最大限度了。

實際上鄭家的海軍為避開清軍的進攻,其主力已轉移到金門島和廈門島去了,留在安平的陸軍人數並不多。

這時又一名情報員跑進來報告說:“清軍已渡過萬安橋,准備包圍泉州府城。”

泉州府與安平城之間的距離一天可以走個來回。如果清軍拿下泉州府立即進攻安平,明天就可能發生戰斗。

“沒有多少時間了。請父親趕快挑選五百名士兵,從水路去福州吧。”鄭成功的語氣近乎于命令。在座的人們從鄭成功的語氣中大概已經覺察到誰是這鄭氏家族的真正領袖。

安平城外就是海。不,應當說海已進入了安平城里。如果把平常潛在水下的水門提起來的話,去暹羅、日本的大船也可以通行無阻。

安平城內的碼頭上人群擁擠,人聲嘈雜。鄭芝龍及其隨行人員的船剛離開碼頭,開往福州。接著准備出航的是裝滿生絲開往日本的貿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