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78節:琉球來信(1)

琉球來信

統云從安平乘船去長崎,但他在途中路過琉球時登了岸。

他的任務是向薩摩的島津氏①購買武器,可能的話還請求派援兵。他原來的計劃是准備乘小船到薩摩半島的坊津登陸。這一帶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經琉球開往中國的船只停泊的地方。

天平勝寶五年(753年)12月,唐朝名僧鑒真和尚在日本國土上留下第一個腳印的地方,就在這坊津北面秋妻屋浦②。坊津別名又叫唐湊,附近的海角亦稱唐岬。從這些地名也可以看出和中國的關系之深。

統云決定不在坊津登陸而在琉球上岸,是由于他判斷這樣做對他開展活動有利。薩摩藩雖有相對的獨立性,但考慮到和幕府的關系,不可能毫無顧忌地在藩內開展對外活動。

琉球是“兩屬”的地方,可能事情要好辦得多。

琉球是在慶長十四年(1609年)歸屬于薩摩,歸屬以來已經快四十年了。島津氏在琉球建立了臨時機構進行統治。但琉球表面上仍和過去一樣接受明朝的冊封。凡受冊封的國家,可以向明國進貢。

進貢是一種權利。向北京的皇帝進貢,可以獲得數倍于貢品的賜品。所以名為進貢,實際上是一種交易,而且對進貢的一方十分有利。

薩摩藩是養魚鷹的漁夫。他利用琉球這只魚鷹,從中剝奪進貢交易所獲得的利潤。所以琉球實際上是屬于薩摩的島津氏,但在名義上仍是明朝的屬國。因此說它是“兩屬”的地方。幕府對這種狀況也是默認的。也就是說,幕府和薩摩藩是串通在一起來統治這塊土地的。

統云認為,既然是互相串通著,事情就會好辦些。

當然,琉球與顏思齊及鄭家的關系也不淺。鄭成功給統云介紹了沖繩島①上鄭家的老關系。

這位老關系名叫平川古波倉,他是琉球王尚賢的顧問。

“我們既向魯監國②派去了使節,也向金陵派去了使節,同時還委托他們向北京致意。”平川古波倉這個人老成持重。他說自己四十歲,看起來倒像六十來歲的人。他漫不經心地向統云介紹了琉球所采取的措施。

琉球已經習慣于這種“兩屬”關系,當交易對象的大陸上成立了兩個政權時,立即向雙方都派出了使節。

“噢,你們下手真快啊!”統云不由得佩服。

“跟大陸做交易,是我們琉球的命根子嘛!”平川古波倉這麼說。

“琉球的命根子?”統云把對方的話重複了一遍。

“現實是不可逃避的。又不准出家遁世,那就必須要掙錢……盡管我們也知道掙來的錢會被吸走。”平川古波倉的話里似乎有許多複雜的感情。

琉球有一個島津氏主子,當地的人在複雜的情況下謀求生存的道路。不能把這種情況簡單地說成是“下手快”。跟大陸的交易一斷,先不說島津氏不高興,他們自己也活不下去了。因此才把它說成是“命根子”。

“是麼……”統云不由端正了坐姿,點點頭說。

“要想下手快,就必須耳朵靈。哈哈哈……”平川古波倉大概看出自己的話使對方緊張起來,想解除這種緊張,所以帶著有些滑稽的表情這麼說。

“噢,耳朵也要靈?”

“那當然啰。這些且不說它。您的要求,除了要人之外,其他都由咱們琉球來辦,您看怎麼樣?根據我得到的消息來判斷,這樣做是最聰明的。江戶的幕府已經正式做出了決定,不干涉大陸的任何事務。當然啰,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有個曲折的過程。”

統云大出意外。

幕府已公布了鎖國令,它不可能再討論援助外國政變的問題。統云想象著鄭芝龍送去的請求援助信很可能在長崎地方政府就被否定了。

“同意出兵的主張相當強烈。在江戶,將軍大人和其他要人曾經開會討論過,據說險些就決定派援兵。”平川古波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