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一句不可或缺的話,無論以什麼樣的標准,它都是中國最經典的情話之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苦苦找尋的惘然,失而複得的驚喜.辛棄疾用一闋《青玉案》證明了自己生命中深藏不泯的柔情,感動了他生命中的女子,更打動千年以後的人.這句話更被王國維用在《人間詞話》里,化為藝術境界之談的第三層,有一種豁然光明,益發廣為人知.
辛稼軒是文人中的異數,書生和百夫長的超完美結合.他的清亮,一掃文人柔靡的形象.作為一個具有實干才能的軍事家,辛棄疾曾經獲得相當高的地位.他對抗金事業的追求,不像文人那樣出于書生的義憤卻只懂得紙上談兵.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人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紛紛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後來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慨,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想想都臉紅.稼軒二十一歲就投身到民族大業里去了,二十三歲時就已經名重一時,而我們,二十一歲的時候干得最精彩的事,不過是拿著父母的錢,談一場場花期短暫的戀愛.
《稼軒詞》里懷古登高,追悼千古英豪的詞章寫得多,寫得亮烈疏豪.李廣,廉頗,孫權這樣的英雄豪傑,是他的精神偶像,身負救世之才,又少年有為,早期的稼軒真的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