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一波三折的爭儲曆程(10)



廷尉先派個小文吏去周亞夫家,詢問口供。周亞夫憤怒至極,拒不回答。那小文吏羞辱了他幾句,周亞夫氣得呼呼直喘,當時就要自殺。他夫人哭著勸他耐住性子,安慰他說:“事情總會弄清楚的。”周亞夫這才怒氣沖沖地去廷尉府辯理。


廷尉不等周亞夫開口,就逼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粗著脖子吼道:“我買的是殉葬用的器物,怎麼說我造反呢?”


廷尉冷笑一聲說:“這就是說你生前不造反,死後就可以用這些武器造反嘍?”


面對廷尉的強詞奪理,周亞夫氣得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他索性閉上嘴,不願再跟這班人講話。


周亞夫原以為景帝能查明真相放他出去,但看到平常見到他低聲下氣的廷尉對他如此不客氣,周亞夫也明白有人在給他撐腰。他明白過來,這一到廷尉府,自己已經落在陷阱之中,無法逃脫了。在監獄里又沒有別的自殺方法,他就決定絕食,連著五天,水米不進。最後,他大口吐血,淒慘地死在獄中。


漢景帝聽說周亞夫自殺身亡,心中若有所失。他不願意別人議論他對功臣無情無義,刻薄寡恩,就封周亞夫的兄弟為侯,但周家已失去了往日的權勢。


王皇後聽說這件事,心中高興又去掉一個強敵,她和竇太後一起要求景帝封王信為侯。這次再也沒有人反對了,王信挺順利地當上了侯爺。劉徹也是遂了心願,他終于借景帝之手除掉了強悍難馭的功臣周亞夫,更穩地坐在皇儲的位置上。


漢景帝本來就喜歡劉徹,把他立為皇太子後,更加熱心培育,希望他成為未來的明智之君。


漢景帝時期的宮廷里,黃老學說的氣氛十分濃厚。漢初的幾代君主把黃老之治當做永固江山的法寶,宮廷中也把黃老之學當做必修科目。


竇太後尤其倡導黃老之學,就連景帝也不得不學習黃老思想,她還讓皇太子劉徹和竇家的子弟學習《黃帝》和《老子》這兩部黃老思想的經典。


竇太後本意希望自小接受她教育的小兒子劉武繼立景帝之位,但劉武爭儲失敗,她本人終究無法改變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制度和傳統。她還想到此時劉徹畢竟年幼還可以教育,而且劉徹的積極支持者又是自己的愛女劉嫖,所以竇太後最後同意立劉徹為皇太子。


竇太後把景帝叫來,對皇太子劉徹的教育問題做了一番指示。她說:“早些年,大臣賈誼上了一個奏本,說皇太子要成才,就要早期教育,並應為他選些賢良的人做老師,只要教育得法,老師品行端正,則皇太子也能品行端正,這樣天下就能安定了。”景帝恭敬稱是,回頭給劉徹找老師去了。


衛綰是個多才多藝而又忠厚老實的人,他年輕時很會玩車子,在文帝時做過保衛工作的中郎將。景帝時,他因有才有德被任用為河間獻王劉德的太傅。在他的引導下,劉德從一名紈绔子弟變成一個知書識禮的王爺。


吳楚七國之亂時,衛綰忠于景帝,平叛立有戰功,被升為掌管宮城外禁衛兵的中尉,後來又被封為建陵侯。此人才德兼備,且又能文能武,在朝廷中挺有威望。


景帝聘請衛綰為皇太子劉徹的老師,稱太子太傅。衛綰是個儒者,他是後來獨尊儒術的執行者。多才多藝而又忠厚老實的衛綰對劉徹教育了六七年之久,對劉徹的思想有重大影響。後來衛綰調任禦史大夫一職,他推薦另一名儒家學者王臧給漢景帝。景帝拜王臧為太子少傅,他是當時有名的儒學大家申公的學生,有著深厚的儒學功底。


皇太子劉徹在宮中接受了多種學術思想的影響。在竇太後控制下的宮廷氛圍里,他接受了黃老思想的熏陶;從父皇景帝那里,又受到刑名思想的影響;衛綰和王臧又正式教授給他儒學的精髓。這種紛繁複雜的思想大熔爐,對少年劉徹都有不同的影響,這也是他思想傾向和曆史活動呈現複雜多變性的主要根源之所在。


除了向老師學習以外,劉徹還從身邊的同伴中學到不少別的知識。有個叫韓嫣的少年,是他小時候的伙伴。韓嫣是韓王信的曾孫,韓王信因受圍困而投降了匈奴。公元前166年的春天,他的兒子韓頹當回歸祖國。韓嫣隨其祖父韓頹當一起到了長安。韓嫣出生在匈奴,精于騎射,而且他走南闖北,多見多聞,尤其了解匈奴的情況。劉徹就向韓嫣學習騎射,聽取有關匈奴的故事,增強了抗擊外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