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開疆拓土(10)



大致說來,西北諸羌,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彡姐、卑浦、烏吾、鍾存、鞏唐、且凍、傅難諸種在隴西、金城兩郡及其塞外。全無、沈氐、部分牢姐在上郡(今陝西綏德縣)。虔人及部分卑浦在西河郡(今陝西河曲縣附近)。各部自有酋長,數相攻殺掠奪,戰禍頻頻不斷。


諸羌之中,最初以先零為最強大,居住在大榆谷(今青海貴德縣、尖紮縣之間),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對外向漢朝邊境用兵,對內並吞弱小,後被燒當羌等聯合擊敗,逐漸被削弱。


燒當羌傳說是研的十三世子孫,本來居住在大元谷(今青海貴德西),人少勢弱,後擊敗先零、卑浦羌,遷居到大榆後,日趨強大起來。此外鍾羌也很強大,號稱有兵力十萬。至于其他羌部,大者萬余人,小者數千人,一時都很活躍。


漢興時,這些羌族部落都臣服匈奴。漢景帝時,羌族一支研的後代留何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隴西要塞。漢景帝歡迎遠方來降,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臨洮(今甘肅岷縣)、氐道(今甘肅武山縣東南)、羌道(今甘肅舟曲北)五縣中,與漢人雜居,共同守衛西北邊防。


到漢武帝時,對匈奴人采取了急風暴雨式的軍事行動,與匈奴人勾結的羌人也受到了沖擊。


漢武帝下令對河西用兵,匈奴人受到沉重打擊,渾邪王和休屠王部眾的投降使得羌人和漢朝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漢武帝派兵在河西驅逐匈奴的時候,也同時對諸羌施加了軍事壓力,逼迫他們向西遷移。由于匈奴渾邪王的內降和諸羌的西遷,使河西一帶成為真空。


漢武帝召烏孫回河西故地的計劃落空之後,他為了加強在河西地區的邊防,就在河西先後設立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從此河西一帶正式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還不斷招募百姓和輸送罪犯到河西地區開墾荒地,發展生產。這對于以後開通西域和繼續打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在河西設置郡縣以後,西羌和北匈奴被南北隔絕,不得交通,這樣,兩者勾結對付漢朝已經特別困難了。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分布在今甘肅臨夏以西和青海東北一帶的先零羌和封養牢姐種羌盡釋前仇,結成同盟,再次與匈奴人相勾結,合兵十余萬人,會攻漢朝的邊郡令居縣(今甘肅永登西北)和安故縣,包圍了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邊關告急。


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十萬人,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出兵討伐。經過強硬的軍事行動,解開槍罕之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漢軍平定了諸羌的叛亂。


漢武帝為了強化對羌人的管理與監視,在公元前111年,開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區設置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內附漢朝的諸羌部落。從此,青海東部開始成為我國的行政管理區域。


經過漢武帝的打擊,先零羌移居到西海、鹽池地區。漢武帝逐漸遷徙漢人充實河西的空地。後來到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又設置了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省永靖西北),原護羌校尉所轄的領地全部歸屬金城郡。


四、朝鮮四郡


漢武帝除了在西、北、南三面大肆經略之外,向東又擴張到朝鮮半島和烏桓故地。


烏桓是東胡的一支,漢初,為匈奴冒頓單于所滅,余下人敗退烏桓山,因以為號。


烏桓人俗善騎射,以打獵為生。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他們以穹廬為舍,向東開門,食肉飲酪,以毛發為衣,貴少而賤老,性格慓悍。


烏桓被冒頓單于攻破之後,逐漸衰落下來,經常臣服匈奴,每年送上牛、馬、羊和毛皮,要是過了期限交不上來,匈奴人就搶走他們的妻子和孩子為奴隸。


漢武帝在位時,對匈奴人發動了軍事反擊,在漠北決戰之後,匈奴人失去了在東部的勢力,烏桓人得到了解放。


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之後,乘機遷徙烏桓人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的塞外居住,為漢朝的屏障,同時替漢朝偵察匈奴人的動靜。烏桓的首領每年到京城長安朝覲漢武帝一次。從這開始,漢武帝設置了烏桓校尉,官俸兩千石,持節監領烏桓各部,使他們不得與匈奴人交往,東北地區的安甯得到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