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開疆拓土(11)



朝鮮半島是秦漢以前中國長期經營取得成功的地區,它早在周初立國時就接受了中國的文化。周武王滅殷,傳說殷紂王的叔父箕子帶領著五千殷民逃到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將耕織、養蠶等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那里。


到了戰國,朝鮮與中原的往來逐漸增多,齊國運進了朝鮮的虎豹之皮,燕國的鐵器和貨幣“明刀”也傳入了朝鮮半島。當燕國全盛之時,曾經略定真番、朝鮮,在那里組織有效的統治,修障築塞。秦滅燕國,朝鮮劃屬遼東郡管轄。漢初,漢高祖覺得朝鮮太遠,不利于統治,就把疆界劃到壩水(今大同江),由封國之一的燕國管轄。


稍後,燕王盧綰叛變,投降了匈奴汗國,燕國人衛滿率眾人逃亡,集結黨羽一千多人,他們改穿異族服飾,把頭發結辮,向東出塞,渡過狽水,占據秦朝留下來的障塞,驅逐朝鮮王箕准,斷絕與中原的往來。衛滿在王險(今朝鮮平壤)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統治當地土著和燕齊的亡命之徒。


孝惠帝和高後時期,經漢廷批准,遼東郡太守與衛滿達成協議:衛滿作為漢朝的外臣,管理塞外蠻夷,負責阻止其他各族部落侵略漢朝邊疆。但如果有其他部落的酋長要到漢朝拜見皇帝的,則不可以限制和阻擋。漢朝為了回報他的協助,贈給衛滿不少的禮物。


衛滿得到漢朝的財物支持,又憑侍著統治朝鮮的合法地位,侵略鄰國,先後征服了真番、臨屯,國土擴張到數千里。


漢武帝即位時,朝鮮王已經傳到第三世衛右渠。衛右渠仗著自己勢力得到增強,就單方面撕毀了和漢朝的約定,不再按外臣應守的禮節來長安朝覲。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他還廣泛地招徠漢朝的亡命。


朝鮮半島上另一個小國辰國的國王上書漢武帝,要求朝見。他在朝鮮的南面,去長安必須經朝鮮境內。衛右渠考慮到站在背後的辰國,可能借著漢朝的力量,變得強大,所以他拒絕辰國的使節經過他的國土。漢武帝覺得他的皇帝的權威受到了有力的挑戰,他擔心漢朝的統治會因此而遭到削弱。


由于以上原因,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夏,漢武帝派專使涉何前往王險城與衛右渠談判。


涉何到朝鮮之後,督責衛右渠遵守盟約,衛右渠態度強硬,根本不接受漢朝的命令。涉何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憤憤告辭回國。


衛右渠派稗王前去送行,實際也是監視涉何及漢使團的行動。一路無話,到達邊界的時候,涉何考慮回去之後無法向漢武帝交待,就把護送他的朝鮮稗王殺掉,然後急忙渡過壩水,進入漢朝地界之中。


涉何就派人送給漢武帝一個奏章。彙報說:“朝鮮不願歸附,我已經擊斬了他們的名將。”漢武帝也痛恨衛右渠不識抬舉,他覺得涉何干得痛快,也沒有追查事情的詳細經過。為了表彰涉何,漢武帝讓他留在原地,擔任了遼東郡的都尉,負責一郡的軍事和防務。


衛右渠聽說涉何殺了他的稗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凶手,他派人打聽有關涉何的行蹤之後,派一支騎兵奇襲遼東,把涉何干掉了。


漢武帝覺得涉何之死給了他一個出兵的借口。于是下令招募天下犯有死罪的囚徒組成東征軍,由樓船將軍楊仆和左將軍荀彘分別率領,從海陸兩路進攻朝鮮。


漢軍攻入朝鮮,衛右渠堅守要塞。樓船將軍楊仆率舟師七千人,先行到達王險城下。衛右渠在情報中得知漢軍人數不多,趁漢軍立足不穩,地形不熟之機,即刻發動攻擊,楊仆部大敗潰散,逃竄到山區躲避。楊仆費了十多天時間,才把殘部集合。荀彘出遼東南下抵達壩水時,遭到朝鮮人的頑強抵抗,寸步難行。


漢武帝對這兩位將領的狼狽情形,大為驚異,他見軍事上不能取勝,就改用政治手段,派使者衛山憑借漢朝征討四夷的軍威曉諭衛右渠。


衛右渠考慮和漢朝作對終究沒有好結果,衛山的到來,正好給了他一個下台階的機會。衛右渠對衛山說:“我願歸附漢朝,但恐怕楊仆和荀彘兩人用詐術把我殺掉。現在看到了皇帝的符節,我願意維持本意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