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奉聖夫人 5、王安多病不能常見熹宗

客氏被奉為奉聖夫人,外朝大臣以及宮中的王安都未表示反對,這是因為:第一,熹宗的祖父神宗沖齡即位,封乳保為“戴聖夫人”,有先例可援;第二,熹宗生母去世,受托撫育的李選侍移宮,正需有個乳母在乾清宮照料起居,則封以尊號,酬謝她“奉聖”之勞,亦為人情之常。只是沒有人能想到,客氏是這樣子近乎亂倫地“照料”起居。當然,乾清宮已在魏忠賢一手控制之下,在最初那一段時期中,他一定會很嚴密地封鎖消息,不要說是外廷,就是在內廷的王安,亦未見得知道有此丑聞。

王安對光宗、熹宗父子的保護之功,熹宗是知道的,所以很聽他的話——熹宗這一點與他因生母受凌虐而痛恨西李,都是他本性不昧的一點靈光,亦可見他的資質並非“至愚、極不肖”。都因未得到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以致蔽塞聰明,做出蠢如鹿豕的事來。而王安對熹宗有這樣“言無不納”的影響力,竟未能發揮,真是只好歸之于氣數了。

《明史·王安傳》說他“為人剛直而疏,又善病,不能數見帝”,此是王安不能發揮其影響力的原因。多病猶可,“疏”則必不可。從來君子與小人之爭,君子理直氣壯,初起必占上風,周旋到後,往往失敗,症結就在小人密而君子疏。太監的本性則是密而又密,因為太監以生理的缺陷造成心理的自卑,幾無不多疑,君子認為理所當然、無須考慮的事,太監會反複思考,推究至微,找出許多可利用的空隙漏洞來,特別在遇到切身利害關系時更是如此。我再舉個現成的例子:楊漣為移宮一案,六天工夫,須發盡白,就因為以密對密,思慮太苦,如果稍微放松一步、忽略一刻,必不能成功。

因為王安不能“數見帝”,于是魏忠賢方得進用,王安對魏忠賢是很不壞的,此亦由于賦性疏略,所以知人不明。照史書上看,魏忠賢其人,恰如“捉放曹”中曹操的道白:“外貌忠厚,內藏奸詐”。他生得一副傻小子似的“憨”相,這種外形最易博得人的好感和信任,而且明朝的太監有“內書堂”可以讀書,魏忠賢卻是不識字的,越使人疏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