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奉聖夫人 26、魏忠賢提拔劉志選

照《明史》記載,此居心叵測的奏疏到達禦前,熹宗以與張後“伉儷情篤,但令國紀自新而已”。這是熹宗在位所做過的少數可以稱道的聰明事之一。

看看這樣一道奏疏亦不曾惹出禍來,劉志選的膽子更大、依附更甚。孫慎行、王之寀、楊漣、左光斗都為所攻,魏忠賢大悅,擢他為“右僉都禦史提督操江”。

這個職位正四品,在都察院算是第三號人物,但加上“提督操江”的頭銜就大不相同了。按:明朝的禦史權柄特重,十三道監察禦史官位不過七品,而代天巡方,所至皆為欽差的身份,稱為“巡按禦史”,地方大吏尊稱之為“按院”,平劇《玉堂春》中的“王三公子”當時就是這樣一個身份。至于劉志選的“右僉都禦史提督操江”,駐南京辦事。明朝跟清朝一樣,在開國最初建都之地,都設有一套具體而微的中央政府機構,南京都察院設右都禦史、右副都禦史、右僉都禦史各一人,規定由僉都禦史提督操江,獨握實權。

何謂“操江”?最初是水師每年在長江操練,派禦史看操,考察訓練情形,到後來就不同了。《明史·兵志三》:

洪武初于都城(按:此時都城為南京)南新江口置水兵八千。已,稍置萬二千,造舟四百艘,又設陸兵于北岸……凡盜賊及販私鹽者,悉令巡捕,兼以防倭。

永樂時特命勳臣為帥,視江操,其後兼用都禦史。

故事:操江都禦史防江……其後增上、下兩江巡視禦史,得舉劾有司將領,而以南京僉都禦史兼理操江,不另設。

按:自明朝到清初,所謂“上、下兩江”,指安徽、江蘇而言,操江禦史負責長江江防,得“舉劾有司將領”,這就仿佛是清朝的兩江總督了。蘇州小書《顧鼎臣》,其中“紹興師爺”與“毛少爺”辨罪,有“你盡管到南京操江衙門去告”,聽者往往不知是怎麼回事,其實就是指此而言。

操江禦史既等于安徽、江蘇的地方長官,所以劉志選上任時極其威風。可惜,好景不長,不久魏忠賢就垮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