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大會開始了,張建講了話。他要求大家,把今天的紅紅花花,變為明年轟轟烈烈的生產熱潮,要一致,加強學習,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為鞏固農業生產合作社而努力奮斗!

晚上,大會請來線腔戲班和高家村的“自樂班”表演了精彩節目,完小演的《五谷豐登》很受歡迎,贏得不少喝彩和掌聲,真是喜氣洋溢,熱鬧非常!

1954年10月14日我去區公所參加了團支書聯席(擴大)會。團委書記黨廣和作報告:全區3671戶農戶已組織起來了,占總農戶的54.7%,已建立起了兩個初級農業合作社,已有12名團員入了社。全區青年有4987人,其中團員有218名,僅占4%。趕1955年元旦前全區要完成發展180名團員的任務。領導為了讓我專心搞好會計工作,便讓侯天義擔任了團支書。

1954年10月30日縣上組織社干部去外地的農業社進行參觀學習。路一社有主任靳自榮,婦女主任王碧洽和會計(我)參加。這次參觀是由省委農工部組織的,渭南專區17個縣,共有代表119人到會。

1958年8月7日我早飯後便坐上汽車去渭南參加縣上組織的統計工作現場會。到渭南時才日色過午。我和雷文現去雙王鄉八里店看了植棉能手張秋香的棉花。棉株已有5尺高,每株已長出了十七八個棉桃。每畝4700株棉花,標牌上的指標卻竟是畝產籽棉7600斤,真驚人!

1958年8月8日我們集體去程家鄉參觀了統計工作的“三台”(光榮台、評比台、批評台)和“五化”(行動化、作風群眾化、報表快速化、數字准確化、統計圖表化)。他們的統計圖表化,搞得相當好。

1958年8月9日因下雨,我便步行至渭南聽陳局長的報告。陳局長先傳達了保定會議的精神:統計工作如何大躍進,要政治掛帥,在運動中領導運動;要搞預計,搞進度,要打先鋒,不能“馬後炮”;評比要有先進,有落後。他並提出了今後的要求:苦干一月,使渭南統計工作的紅旗插遍全省,以促進生產,促進工作,當好促進派、革命派。

1958年8月11日我開完會一回去,就主動繪制比武台。各隊正大搞工業集資,收集社員家中的廢銅爛鐵。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銅麻錢、舊鐵犁轅子和父親在世打鐵用的大錘、大鉗、虎頭鉗、鐵砧等都當做廢銅爛鐵支援了大煉鋼鐵。

1958年8月14日各隊工業集資多少的大繪圖表——“比武台”貼出了。

1958年8月21日路井社向區上來的檢查團報告了完成“工業集資”之喜。正如群眾形容的那樣:高潮高潮接高潮,走不快了趕緊跑!

1958年8月24日我又去合陽縣參加了4天的會計會和統計工作會。董繼昌縣長在會上講了話,他既談了會計工作和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又談了1959年小麥全縣平均畝產要達到600斤到800斤,要以大搞積肥運動來迎接檢查團,每畝地要積肥3萬斤,要做到“遍地無雜草,到處是糞堆”。最後董縣長又說,毛主席在視察河南七里營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好!”它不但是社會主義性質的,而且含有共產主義因素,包括工、農、商、學、兵各個行業。現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都要求建立人民公社。大家回去以後,要認真學習有關文件,馬上展開討論:人民公社有沒有優越性?咱們要不要辦?能不能辦?縣上的具體意見是,一個鄉辦一個社,政社合一。干部暫時不動,其他具體問題待以後解決。

1958年8月30日全區召開了群眾大會,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剛成立的路井公社,不但包括了原來的前進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鍾社、友好社、路井社、團結社、三興社、光明社、和平社、北黨社、五星社等12個高級農業社,後來連獨店鄉和孟莊鄉也包括進去了,真是“一大二公”的大攤子。

1958年9月1日我把連夜繪制的“比武台圖”貼在會計室的大門外。“比武台圖”上端端正正地寫著“金子入爐辨虛實,好漢擂台見高低”14個大字,從上至下共分3層。從左到右共分22個小隊。圖內寫著各隊工業集資所完成數字的百分比。圖的上層為上游,中層為中游,底層為下游。每“游”又分3層,共9層,各層分別繪有圖形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