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2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1)

第三章 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

中國可無李鴻章,但不可無唐廷樞——

李鴻章

他的一生標志著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時代……他的死,對外國人和對中國人一樣,都是一個持久的損失——

1892年《北華捷報》

在他加入李鴻章旗下的輪船招商局之前,唐廷樞在洋行做了十年的翻譯和買辦,是當時外商中炙手可熱的人,被視為洋行在中國取得成功所必須依賴的人之一。當時怡和洋行出版的一本書則稱"唐廷樞是中國第一位現代買辦"。但是這位"買辦第一人"卻在1873年脫下了洋行的"皮鞋",穿上了李鴻章遞來的"布鞋",出任輪船招商局總辦,成為洋務運動的一員主將。

他一生中創下了許多個中國第一。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國產鐵路;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家水泥廠;開辦了第一家由中國人辦的保險公司;編纂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第一部詞典和教科書;還創建了上海曆史上第一家醫院。雖然他涉及的企業和行業數量不如盛宣懷,但是他展示了一種不同的商道,也是當時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如果說盛宣懷代言的是"官"的力量,那麼唐廷樞代表的則是更純粹的"商"的力量。

1892年10月7日,60歲的唐廷樞在天津開平礦務局任內病故。他病故的第二天,上海最早的英文報紙《北華捷報》發表訃告和紀念文章,贊揚道:"他的一生標志著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時代……他的死,對外國人和對中國人一樣,都是一個持久的損失。"

買辦生涯

唐廷樞出身廣東的買辦世家,從最底層做到了洋行中炙手可熱的高層。

唐廷樞,號景星,亦作鏡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廣東省珠海市唐家鎮唐家村人。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中國近代早期的買辦很多都來自珠海。唐廷樞和他的胞兄唐廷植,族兄弟唐瑞芝、唐國泰,都是當時聞名的買辦人物。

唐廷樞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他的父親唐寶臣原來在香港馬禮遜教會學堂打工,為了能讓兒子免費在這個學校讀書,唐寶臣一下就與校長塞繆爾·布朗(S.R.Brown)簽訂了延工8年的合同。于是唐廷樞從1842年起入讀該校。在校6年時間里,他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中國的第一位留學生容閎和他是同學,從此結下畢生的深厚友誼。

唐廷樞的第一份工作是香港一家拍賣行的低級職員。1851年起,他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當了7年翻譯。任職之余,他開了兩家當鋪,這是他從事商業的開始。後又在上海海關擔任了3年高級翻譯。

1861年,唐廷樞辭去海關的職務。當時他受出口棉花的浪潮所鼓舞,自己辦了一家"修華號"棉花行,在中國各地收購棉花,再轉售給外國人在中國開設的洋行,因此與英國人開辦的怡和洋行發生了聯系。怡和洋行的買辦林欽正好是他的同鄉,林欽請他管理金庫,後來又代理怡和洋行在長江流域各個口岸的生意,兩年後他升職當上了怡和的總買辦。

當一個買辦有許多條件,而英語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唐廷樞從小接受的就是教會學校的英語教育,據同時代的人說,他說起英語來,"就像一個英國人"。怡和洋行的經理機昔曾經對他的英國同行說:"唐景星英文非常漂亮。"因為經常有人向他請教英語,他感覺不勝其擾,索性編輯了一本《英語集全》,于1862年出版。在序言中說明:此書是"一個隸籍廣東的作者用廣東方言書寫的","主要適應廣東人和外國人來往、打交道的需要"。書中第六卷的標題就叫"買辦問答"。這本書由廣州緯經堂出版社出版,用廣東話注音,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漢英詞典和英語教科書。

唐廷樞為怡和工作了10年。他除了為怡和洋行管理財務、收購絲茶、開展航運之外,還為他的老板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食鹽,甚至涉足內地的礦產開采。當然,他也積極地操辦自己的生意,比如和林欽合伙開設茶棧。為適應洋行收購茶葉的需要,他先後投資上海3家錢莊,以便資金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