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4節:范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5)

永利的坎坷之路

在中國的貧弱時代,甚至無法生產酸和堿這樣基礎的化工原料。范旭東的創業過程充滿了為國家榮譽而奮斗的意味,這種非凡的動力為他和他的伙伴們帶來了非凡的成就。中國重化工業在他們手中從無到有。

1926年8月,為紀念建國150周年,美國在費城舉辦了一個規模超大的萬國博覽會。來自中國天津永利公司的紅三角牌純堿,被大會授予金質獎章,獲獎的理由是永利公司所作的努力象征了"中國工業的進步"。這個榮譽背後有一串名字,除了范旭東,還有李燭塵、侯德榜、陳調甫,是一個奠定了中國化工產業基礎的強大陣營。

堿,碳酸鈉,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有兩種制堿方法:一種是路布蘭法,即以硫酸鈉為原料制堿;一種是蘇爾維法,即以氯化鈉與石灰石為原料制堿。後一種方法純度更高,很受歡迎。西方國家已經在技術上形成專利壟斷,對外不公開。范旭東出國考察時,就被西方廠商拒于門外,沒有任何收獲。當時在中國壟斷純堿市場的是英國卜內門公司。當時國人最常見的裝束是粗布長袍,色彩單調,並且不耐磨。印染的布料是一種奢侈品,因為印染需要用堿,而堿十分昂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遠洋運輸困難。外商乘機將純堿價錢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賣,使許多工業陷于停頓。

1917年冬,張謇介紹陳調甫和王小徐給范旭東認識,共商開辦堿廠的事。陳調甫1889年生于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一個小稅務官家庭。陳調甫9歲喪母,16歲喪父,1907年到上海求學,後來進入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于1917年獲得碩士學位。王小徐則是上海大效機器廠的廠長兼總工程師。他們一見如故,范旭東後來追憶說:"南北同志都願把久大當作中心辦永利,中國堿業這粒種子,就在塘沽種下了。"他們在天津太和里范旭東的家中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石灰窯,由王小徐繪制草圖,制成一套制堿設備,進行了3個多月的試驗之後,打通了工藝流程,制出了9公斤合格的純堿。

試驗獲得成功後,堿廠的籌備工作開始啟動。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李燭塵便在此時加入了范旭東的陣營。李燭塵1882年生于湖南省永順縣毛壩鄉的一個小商販家庭,曾經與林伯渠、徐特立同窗,一起參加湘學會,思想新進,曾經寫下"神州無限傷心事,總覺重洋是禍根"的詩句。1912年,李燭塵留學日本,在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電氣化學。1918年李燭塵學成回國,被推薦給正在籌建堿廠的范旭東。後來李燭塵回憶說:"就在民國七年八月底,我和范先生作了一次長談之後,非常投機,于是就決定了今後的終生職業。"李燭塵解放後成為食品工業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