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5節:第十三章 兩位三十年的朋友(3)

兩位尼古拉在積極設法解決問題。他們悄悄地和年輕人對話。薩科齊在貝爾西接見了他們的代表。"他利用了反德瓦爾蓋運動的發起人朱莉婭·特雷(JulienDray)的渠道",辦公廳主任彼埃爾·馬里阿尼回憶說。尼古拉·巴齊爾住在離馬蒂尼翁宮近在咫尺的瓦諾新村(CiteVanean),他和尼古拉·薩科齊一起,在家里會見了法國全國大學生聯合會主席菲利浦·崗賓契(PhilippeCampinchi)。學生會主席對他們重複:年輕人永遠也不會接受被壓低的工資。職業融入合同(CIP),這是社會的絕望。不行,就是不行!

事情只得遵照最通常的方法來解決,在五個星期的抗議後,巴拉杜撤回了職業融入合同(CIP)。他請國立行政學院傑出的畢業生、家樂福集團前總裁、當時的全國就業介紹所所長米歇爾·蓬設法找到一個替換的辦法。這就是:職業融入合同將被一項對企業的補助所代替。企業每雇傭一位26歲以下的年輕人,期限在18個月以上,就能在其中的九個月的期限中,每月得到一千法郎的補助。這一措施可以使五十萬年輕人受惠。

政府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該項支出估算在60億法郎。在社會政策方面,這是一個轉折點,因為它有著阻擋最初經濟政策的推行、加重財政預算赤字的危險。這是薩科齊一開始就在設法避免的。職業融入合同是一個別出心裁的安排。它不再是為了便于招聘和減輕社會負擔,而是要求年輕人放棄部分工資,而這部分工資是他們想要得到的。

這是不是一切順利的終止?民意調查直線下滑,總理的形象變壞了。在此之前,他被看作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一位中間派的人物。現在他已經被看成是傳統右派中的一位領袖。

身為政府發言人的薩科齊,在抱怨剛剛出現的時候,表現出的是堅定不移:"必須實施職業融入合同,"他說。3月13日他在盧森堡廣播電視台(RTL)繼續宣稱:"我們堅持此法案。"3月16日,他在《世界報》上走得更遠:"我相信職業融入合同很有益。"不過3月22日在里昂訪問時,他開始降低調門:"如果這個辦法行不通,我們可以找到其他辦法。"

3月31日,法案到底還是撤銷了。在歐洲一台接受讓-彼埃爾·埃爾嘎巴提問時,薩科齊說:"對有利于就業的主意引起的誤解表示遺憾。它曾被看作是一種排斥。為什麼為此而進行爭斗?"他自問自答道:"因為老板們不想要,工會不想要,年輕人不想要,某些措施,多數派也不想要。"

這不是政府的第一次退縮。1994年1月,改革發展法案(LaLoiFaiioux——該法案始于19世紀,限制地方行政單位對私立教育機構提供補助的可能性。)中,右翼多數派想增加補助,這引起了世俗陣營(CampLace)的強烈反應,最後不得不放棄。接下來也一樣。當年秋天,法國航空公司提出了一份社會計劃草案:由于企業持續高額虧損,打算裁撤4000個崗位。罷工只是非常象征性地占領了巴黎的兩個大機場魯瓦西(Roissy)和奧利(Orly)的跑道,並且威脅要擴展到其他部門。政府卻再一次退縮,同時還解雇公司的主席貝爾納·阿塔利(BenadAllali)。

在歐洲一台被問到這一系列退卻時,薩科齊部長擔當起對話的使者:"在執拗和退卻之間,哪個更重要?不是應該用誠心來解決問題嗎?"這種講話的口氣讓聽者感到愉悅。薩科齊很擅長利用一切雄辯手段。他小心謹慎地去濫用疑問形式。

剩下的就是讓人相信,雖然有沖突和風險,巴拉杜最終將會勝出。這一點看來得到了確認。幾個星期後,民調又重新開始青睞巴拉杜,而希拉克總是毫無希望。但希拉克卻頑強地表現出很堅定。對那些表現出同情臉色的人,他打斷他們的話:"不要跟我說第一輪投票。在我的頭腦里,我已經處在第二輪的前夕,並且在組成我的政府了。"

尼古拉·薩科齊帶著年輕人的氣魄、過人的精力、激烈的言詞和對獲勝的信念,在各條戰線全面出擊,為他的候選人戰斗。他在保衛共和國聯盟和法國民主聯盟中招聘人馬。他阿諛奉迎、分發補助、勸誘、威脅,充分利用他的偶像優異的民調結果。道理很簡單,國民議會的議員總是擔心得不到提名,參事們怕掉進1994年區議會選舉的陷阱,部長們特別關心保住自己的職位:這所有大大小小的人物,這些人都是他施壓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