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滿清末年 第17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

基督教傳教士曾在無意中把外國貨品介紹到中國內地。傳教士們不顧艱難險阻,瘴癘瘟疫,甚至生命危險,遍曆窮鄉僻壤,去拯救不相信上帝的中國人的靈魂。他們足跡所至,隨身攜帶的煤油、洋布、鍾表、肥皂等等也就到了內地。一般老百姓似乎對這些東西比對福音更感興趣。這些舶來品開拓了中國老百姓的眼界,同時也激起了國人對物質文明的向往。傳教士原來的目的是傳布耶穌基督的福音,結果卻無意中為洋貨開拓了市場。

我不是說傳教士應對中國現代商業的成長負主要責任,但是他們至少在這方面擔任了一個角色,而且是重要的一角,因為他們深入到中國內地的每一角落。主角自然還是西方列強的商船和兵艦。基督教傳教士加上兵艦,終于逼使文弱的、以農為本的古老中國步上現代工商業的道路。

我曾經目睹買辦階級的成長以及士大夫階級的沒落。我自己也幾乎參加了士大夫的行列,但是最後總算偷偷地溜掉了。所謂買辦階級,就是本國商人和外國商人之間的中國人。外國商人把貨運到上海、天津等通商港埠,這些貨品再通過買辦,從大商埠轉銷到各城鎮村莊。買辦們在轉手之間就可以大筆的賺錢,因此吃這一行飯的人也就愈來愈多。事業心比較強、際遇比較好的人,紛紛加入直接間接買賣外國貨的新行業。有的人發大財,有的人則豐衣足食。際遇比較差的可就落了伍,有的依舊種田耕地,有的則守在舊行業里謀生。田地的出息有限,舊行業在外國競爭之下又一落千丈,于是舊有的經濟制度很快的就開始崩潰了。結果是一大群人無可避免地失了謀生糊口的機會。這些不幸的人,一方面嫉妒新興的暴發戶,一方面又不滿于舊日的行業,或者根本喪失了舊有的職業,結果就鋌而走險。曹娥江大潮正在沖激著水閘,象征著即將破壞蔣村安甯的動亂正在奔騰澎湃。

一個秋天的下午,我正在田野里追逐嬉戲,我忽然聽到一陣緊急狂驟的鑼聲。敲鑼的人一面狂奔著,一面高喊堤塘已經沖塌了,洪水正向村中漫過來。我拼命跑回家里,並把這消息告訴路上所碰到的一切人。

大家馬上忙做一團。我們趕快准備好船只、木浴盆,以及所有可以浮得起來的東西,以便應付即將來臨的災難。有的人則決定爬到大樹上去暫避。第二天早晨,洪水已經沖進我家的大門,水頭像巨蟒一樣奔進院子。到了中午時,小孩已經坐上浴盆,在大廳里劃來劃去了。

堤塘缺口終于用沙包堵住,曹娥江也不再泛濫了。洪水在我們村里以及鄰近村莊停留約一星期,然後慢慢退到低地,最後隨江河入海,同時卷走了所有的稻作。

大約一星期以後,一只大船在傍晚時分載著許多人向我們村莊劃過來。這只船在我家附近停下,船上的人也紛紛離船上岸。我們為防意外,趕緊閉起大門。他們用大石頭來搗大門,最後終于排闥而入。領頭的人身材魁偉,顯然孔武有力,辮子盤在頭頂上。他帶著一伙人走到天井里,高喊:"我們肚子餓,我們要借糧。"其余人也就跟著吶喊助威。他們搜索了谷倉,但是沒有馬上動手搬;他們要"借"。最後經過隔壁一位農人的調停,他們"借"走了幾擔谷子以後,就回船啟航了。這是隨後發生的一連串變亂的首次警號。

性質相近然而比較嚴重的事件,接二連三地在鄰村發生。開始時是"借",隨後就變質為搶劫。搶劫事件像野火一樣到處蔓延,鄉間微薄的官兵武力根本無法加以阻遏。而且搶糧食不能處以極刑,但是在那種情勢下,恐怕只有極刑才能加以遏止,至少暫時不至如此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