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3節:秦時明月張藝謀本紀第一(11)

而《十面埋伏》在美國,從一般觀眾到資深影評人普遍表示,這是近年來觀看到的最好看的一部影片,國內媒體所津津樂道的所謂硬傷、所謂空洞,在這里看法卻完全相反,他們對故事的情節、影片的畫面均表示十分喜歡,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其中,《紐約時報》的影評人強調,"這是一部令人驚喜和震撼的電影!章子怡在竹林中的那場戲,無論是演員的表演、動作的編排還是音效的設計都將會成為影片的經典。"

即便存在一定負面的聲音,但中國尤其是中國內地電影,不僅僅獲得國際著名電影節的青睞,還能贏得西方觀眾的多數首肯和高度關注,這已經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電影的市場化勝利了。應該指出的是,拋開上述各方針對張藝謀電影品質的肯定所揭示的成功因素之外,這一氣貫山河的成就還和張藝謀的合伙人投資者張偉平瘋狂的商業運營關系密切。

版權拍賣,包機造勢,郵票首發式,大會堂首映,以及大型電影主題晚會,類似的搶眼活動貫穿了《英雄》和《十面埋伏》的震撼全國的"燎原"行程,先後1500萬(《英雄》)和2000萬(《十面埋伏》)的影片宣傳投入也令人難以置信,在華人影壇的"場外作業"上,為天下先,勇創威勢。

兩部純商業大片過後,邀請日本硬漢高倉健主演的文藝大片《千里走單騎》在兩年後推出,國內票房亦達3500萬,"二張"的品牌戰略接續著顯著的成效。

七、亢龍有悔——夢回唐朝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名取自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中的名句的張氏最近大片古色古香,富麗堂皇。一派金黃耀眼的景象凸顯了張藝謀欲建立"盛唐電影"風范的遠大理想和驚天抱負,野心勃勃,但差強人意。

劇情仿效曹禺的名劇《雷雨》的古裝大戲《滿城盡帶黃金甲》在視覺效果上無可指責,延續了張在把握圖象品質上的天才能力表現,但背景假定為盛世中華的雍容年代,而故事照搬現代知名劇目的做法,在此次的處理中多少顯得有些生硬和了無新意。張也許忽視了一點,《雷雨》作為現代戲劇中的大型作品代表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其實是和劇中反映的極具革命意義的揭露特定時代的黑暗現實和矛盾沖突是分不開的,同樣的劇情放在千年之外的時空里進行演繹,收效會大打折扣是可想而知的。不過,電影的後期推廣運作仍舊異常成功,票房豐收自不必說,在這個注意力經濟年代,其吸引眼球的"戰役"再度贏得不世之功,"二張"的名聲更加如雷貫耳,婦孺皆知。

無論如何,中國電影的最佳組合當前畢竟還走在他們實現更大夢想的途中,張偉平向外界袒露的心聲很能反映張藝謀和張偉平的努力合作都做了些什麼並仍將怎樣繼續前行——"我很幸運,是張藝謀讓我成為了中華文化全球複興的參與者。是的,中華文化全球複興,你會在我和藝謀接下來的一系列影片中,看到我們如何不斷地用商業的手段,去推動這一高尚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