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4節:秦時明月張藝謀本紀第一(12)

贊——描摹萬古印象中國

中國新時期電影的第一攝影師身份讓張藝謀在獨立執導階段的美學構圖得天獨厚,而對當代文學大家經典作品的頂禮膜拜,又令他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穩健紮實,無懈可擊。內功精湛、絕頂聰明而又勤勉忘我的電影大師再得到商業強人的襄助,取得千秋彪炳的功績自然而然,絲毫也不奇怪。

視覺加減法

張藝謀通過賣血換錢購置第一部照相機和買膠卷供自己練習攝影叫人驚歎,這一舍命求學的刻苦精神顯然得到了後來影像構圖技術出類拔萃的可觀回報。他從影初期中國電影界攝影第一人的稱謂當之無愧,這也為其日後作為中國頂尖導演時注重電影視覺效果並樹立自己獨特畫面風格積累了深厚底蘊。

台灣電影人焦雄屏曾經客觀地評價陳凱歌和張藝謀是接受過非常完整的電影專業訓練的技術精湛全面的電影工作者,言外之意就是說,陳張二人是學院派文化創作者,更是技巧手法高超的全能電影匠人,其實,她的這一評價對張藝謀來說,更為貼切。

准確地說,張藝謀在全面進軍偏重商業模式的電影之前,絕大部分的創作都是以他靠自學的本領以及在電影學院中苦讀獲得的專業知識來進行近乎瘋狂的"加法"作業。在這個漫長的階段中,張藝謀在決不重複的原則下將自己的平生所學不斷猛烈地注入他的作品當中,尤其在電影視覺的營造上達到了極高的職業化水准,色彩強制標榜的符號化,構圖宏大意識的繪畫性,都在傾囊投入下贏得了技術超前領先的廣泛贊譽,這一點,無論是在專業的影評家看來和普通的觀眾眼里,張氏電影在中國影壇中都幾乎具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而在邁向新世紀的當口,張藝謀又將自己的專業能量強力融進商業電影之中。

"大片,我做到第三部,已經知道用減法,不用加法,不炫技。大片容易炫技,把導演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細節上去,故事就會不自然。這次我排除雜念,最多關注的是人物和故事。反複地考慮故事、人物,人物、故事,我把自己堅定在人物和故事的糾葛中,堅定在那些戲劇性的東西上,而不是別的。"這是張藝謀在闡述《黃金甲》的拍攝過程時表露的心跡,但其實這也無意中反映了張做電影20年來的總體走向。

毫無疑問,張藝謀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在電影制作技巧上是全能型大師,這也就決定了他的電影始終在技法上眾口鑠金,但過分的炫技無疑會造成作品的人文品質以及戲劇屬性的削弱和殘失,並有強制受眾接受影片的霸道嫌疑,張藝謀刻意指出的"減法"作業取向正表明了他已經警覺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