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3節:把玩時間王家衛本紀第四(1)

把玩時間王家衛本紀第四

把玩時間王家衛本紀第四

電影是自我發現……一旦電影完成,我才發現自己的真正意圖。

——安東尼奧尼

天才者超越任何藝術法則之外,他本身就是我們的立法者。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王家衛的成功,重塑了本土電影視與聽的面貌。

——大衛·博維爾(David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

序——

這是一個強烈渴望再現舊上海經典榮光並時常夢游于已逝的60年代的電影人。王家衛的電影之路踏歌而行,在20世紀過往的時代里以及21世紀的假想時空中往來穿梭,在亞熱帶陳舊的酒店公寓和寂靜的昨日街道中淡入淡出,不停跳躍,出手神出鬼沒、作品美不勝收。這是一個把電影當作藝術宗教的幾近偏執的大師,其另類手段出神入化而又狂放不羈。

述——失憶年代獨行客

一個少年時代鍾情于魯迅、穆時英、托爾斯泰和村上春樹文學作品,青年時代癡迷于白日做夢般後現代電影的香港上海移民,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為華人的光影世界奉獻了最深不可測、情意綿綿卻又仿如迷失記憶的夢幻囈語,王家衛直抒胸臆關于茫茫人間的無邊虛妄和所謂脆弱青春的淡淡憂傷,感動眾生,凌駕香江。

一、上海孤魂

1958年7月17日,王家衛生于上海。在中國內地經曆了共和國曆史上著名的經濟嚴酷艱難時期之後,1963年,王家衛隨家人遷往香港尖沙嘴生活。回顧曆史,當時香港像王家這樣的大陸移民並不在少數。

1946年到1967年之間,由于抗戰勝利緊接著內戰爆發,隨後統治政權的更迭,最後是各種變革和社會政治運動的興起,促使大量內地居民遷移香港。而1960年代,香港意識全面崛起,當時,二戰後出生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雖身份模糊但躊躇滿志。包括中文成為法定語文、經濟起飛、新浪潮……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萌芽。這個動蕩的年代所造成的深重影響就是"外來人"王家衛始終對那個逝去的世界深有感觸的主要原因。

"幼年從上海移民香港,雖然換了門庭,改了家園,卻沒有改變生活習性。一群上海移民圍聚在貧街陋巷生活,說上海話、抽上海煙、看上海老書報、觀上海老電影,依然過著上海式的弄堂生活……香港不是家,最終還是要回去的,老人們老念叨著。所有人的希望都是熬過時局,重新回到夢里的繁華世界、十里洋場,香港,是他們偷身寄居的地方,老誰家的小誰,他跟她跟他,或許只是個匆匆過客。"回首當日定居香港尖沙嘴的童年生活,王家衛的過客心情仍舊混亂複雜,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