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8節:混世錢王馮小剛本紀第十一(5)

五、數錢數到手抽筋

從1998年開始,到2001年的4年間,馮小剛借助《甲方乙方》開辟的好評如潮、財源滾滾的利好局面,連續推出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歎息》和《大腕》4部賀歲片,在中國電影市場持續低迷的氣候下,奇跡般瘋狂地席卷全國電影票房,很快成為了中國電影圈中幾乎是最富有的導演。

1997年到2001年的5年中,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票房,從最初創紀錄的3000多萬元,力挺到4000多萬元,並始終保持在高位。盡管這幾年的馮氏電影的票房總計金額還不敵張藝謀的一部《英雄》的2.5億,但以馮小剛電影的小本經營和張藝謀電影不惜血本的投入相比較就很容易看出各自的純利潤的巨大差距了。說馮小剛在初始的5年就完成了難得的資本積累,任何人都不會產生異議。更為難得的是,在2002年蟄伏一年之後,隨後的兩年他又先後推出了《手機》和《天下無賊》,前者獲得5000萬以上的票房,後者則贏得了他個人電影中最高的票房——1.06億。

馮小剛電影在這一系列大賣過後,個人快速竄升成為幾乎國內最富裕的電影人,暴富的馮小剛令人驚異地從貼近觀眾的另外角度,飛快地摸上了中國電影的最高處,在商業角逐的層面和陳凱歌、張藝謀等頂峰級導演開始了分庭抗禮的時代。

六、遙遠的《溫故1942》

早在1994年剛剛認識劉震云不久,當時參與了一些比較成功的電視劇創作和制作了幾部被電影局"槍斃"的影片的馮小剛就向劉震云摩拳擦掌地提出,希望將劉在文化界擁有很高評價的中篇小說《溫故1942》改編成電影,並由自己執導推出。劉震云以"時機還不成熟"為由婉言謝絕了馮的提議。現在看來,劉震云對馮小剛制作大手筆文化內涵深厚、藝術意味濃烈作品的能力還是心存疑慮的,而這種擔心很顯然也並不是沒有道理。12年過去了,劇本塵封已久,投拍仍無定論,而在這個期間,馮小剛已經從一個電影圈里的配角成為了僅次于陳凱歌、張藝謀和姜文的第四號主流人物,名利雙收。

"它既是一幅波瀾壯闊一瀉千里的流亡圖,又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心靈史。劇本涉及三千萬饑寒交迫的河南災民,和他們之中在西出潼關的流亡途中凍餓而死的三百萬冤魂,同時它的視野又非常的寬廣,上至操縱世界格局變化的風云人物;下至餓得奄奄一息,倒在路邊等著被野狗吃掉的一個又一個災民。既有蔣介石作為一個統治者,面對國難家仇、山河破碎的複雜心情;又有西方傳教士在利用饑荒傳教時,由于內心的恐懼和目睹的慘況而發生的人格分裂。而當這麼多錯綜複雜的關系攪拌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主角既不是命不如紙的災民,也不是他們的統治者蔣介石。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民族。"——馮小剛曾經在他的著述中無比向往地對《溫故1942》這部小說做了如是的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