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0節:混世錢王馮小剛本紀第十一(7)

二、巧用奇人

在很多場合,馮小剛都直言不諱地宣稱,他在電影上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自己對主角的聰明選擇,葛優作為馮小剛電影中絕對的主角所起到的作用,有時甚至超過了作品內容和制作的本身,這一點,馮小剛自己也不得不多次強調。

馮初識葛優是1989年的冬天,在馮小剛的極力鼓動和建議下,那年准備上馬的《編輯部故事》的男主角瞄准了這位當時其貌不揚的特型化演員,在馮小剛和王朔二人的"威逼利誘"之下,葛優不太情願地推掉了別人的配角邀請,一不留神成為了此後10多年中國喜劇的第一主角。

據馮小剛自己回憶,當年選擇葛優,也是僅僅根據他在電影《頑主》中的表演才靈機一動的創意,幸運的是,當年這一根本不在他的職責范圍之內的建議(馮小剛當時僅僅是《編輯部故事》的數位編劇之一),造就了他和葛優此後的漫長的成功合作,既成全了他的賀歲片,也成就了葛優的影帝地位。

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大智若愚的葛優基本上全部是本色表演,從某種程度上說,馮的電影就是為"普通人"葛優量身定做的,甚至也可以說,影片中葛優的人物就是以馮自己的生活角色為原型進行美化複制創造的。人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馮小剛的禦用主角葛優身上,具有馮本人大量渴望擁有特征——外表一般但特點鮮明,能力平凡但口才出眾,詭計多端但心地善良,命運坎坷但胸懷大志,曆經艱辛最後美夢成真——活脫脫一個游戲人生並終成正果的市井小民形象。

其實,在這個中國電影史上堪稱典范的合作中,葛優的功勞也不可謂不大。在馮小剛的設計和引導下,本性有些木訥,言語表達並不出色的葛優,以憨厚得有些笨拙的"慢半拍"的本色表演將人物的飽經世故的實在和不乏幼稚的純真予以了意外的凸顯,這也多少淡化了馮創作的人物中多少偏于油腔滑調和不太正經的特征,使角色更加可愛並贏得廣泛人緣。

三、拷貝成功

除了畫畫以外幾乎"不學無術"的馮小剛能夠達到今天令人仰視的高位,在他名利雙收的賀歲片制作中克隆"既成事實的成功"的做法最為關鍵。在他複制的"成功"里面,既有早期和他毫無瓜葛的文學樣本,也有他後來曾經羨慕不已的流行劇目,既有他初期獲得贊譽的執導作品,也有來自香港的成功商業樣式。

王朔的小說,是馮小剛影視創作藝術生涯的第一個也是第一重要的精神支柱,這是馮小剛始終不敢忘記的,即便後來由于種種原因他和王朔已經兄弟離散"老死不相往來"。王朔的幾乎所有小說,在上世紀90年代差不多全部被電影和電視劇作者改編為劇本充分加以利用,成為了90年代影視作品中都市青年題材的最佳范本。馮小剛更以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王本人合伙成立公司)在這一"運動"中首當其沖,不誇張的說,沒有王朔,就不可能有今日的馮小剛,正是在和王朔的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的合作中,馮完成了從一名普通的電視美工到影視編劇進而成為這個行業最為風光的導演的角色轉變,並在王朔的引見和點撥下,融入了文化領域的上層和達到了一定的操作水平高度。王朔以及他風靡神州的作品,是馮小剛的事業領路人並一直到如今也讓他獲益良多可以說是眾所周知和心照不宣的事實,這一點,馮小剛自己也是念念不忘並心存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