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1節:混世錢王馮小剛本紀第十一(8)

劉震云是在王朔開始逐漸淡出馮小剛的生活時,進入馮小剛事業里的第二個重要人物。在王朔的推薦下,馮小剛成為了劉震云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地雞毛》的導演,借助劉出色的劇本和影帝陳道明的絕妙演出,馮小剛迅速成名,進入中國主流導演的行列。劉震云對馮小剛創作的影響隨後一直持續了很多年,某種程度上劉接替了王朔的馮小剛引路人和終極智囊的角色,從一直沒有付諸拍攝的《溫故1942》的史詩理想,到2003年取得風云再起成就的《手機》,劉震云10多年來始終作為馮小剛的靈魂性導師強力支撐馮的創作,居功至偉。

室內情景喜劇,造成了中國上世紀90年代的京味電視劇風行火暴的奇跡,其開篇之作是1993年推出的120集《我愛我家》。低成本,高速度,小制作,大效果,相聲的借鑒,小品的移植,漫畫式表演,王朔式語言,喜劇類故事,平民化場景,這些頗具大眾流行特質的元素以睿智諷刺和平易淺顯風格鋪天蓋地進入數以億計的百姓之家,締造了萬人空巷的奇觀。

室內情景喜劇的發軔,無外乎三個主要流行因素的擴展,王朔的新北京調侃,相聲的現代化翻版,以及小品的戲劇性延伸。這三個要素構成了90年代平民文化的主要框架,而馮小剛聰明地抓住了這個要點,將其中的成功部分接入自己獨立創作的賀歲電影之中,既將上述藝術模式以電影的形式加以提高,又扭轉了情景喜劇在世紀末逐漸勢微的頹勢,挽救了京派喜劇的命運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事業。

賀歲電影是香港純粹商業化的一種靠明星宣傳,以無聊搞笑的荒誕故事拼湊而成的假日蛋糕型電影品類,在藝術上乏善可陳,但在市場上的大斂其財則屢試不爽。這種電影的引入實驗者最早是馮小剛在電視藝術中心的領導鄭曉龍,由鄭委托馮小剛做編劇撰寫了第一部中國內地的賀歲電視劇《萬事如意》,但並未獲得什麼反響。而隨後,馮小剛卻以已經和他分道揚鑣的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創作了中國的第一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明星薈萃,緊跟時髦,故事離奇,嬉笑怒罵,終于一炮而紅,尤其在市場經營上獲得了巨大成功,樹立了中國賀歲電影教父身份。此後,馮小剛接二連三地靠這種類型的影片反複出擊,扶搖直上,坐穩了中國商業電影的頭把交椅。

四、搭乘風潮

仿平民化和濃厚的京城市井絮語風格是馮小剛成功的最大保證。但顯而易見,這些馮賴以成名的技藝,既有靠先天的北京土著的出身做資本,也有借助接近世紀末中國文化潮流的奔湧方向做推動,其最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到現在獲得了的商業上的巨大成就顯然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