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7節:胡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3)

這就是台灣著名的"《自由中國》事件",胡適為此遭到大半年的"圍剿",以後還多次為此受到國民黨的批判。1932年5月,胡適創辦政治性周刊《獨立評論》時,在《引言》中曾說:"我們叫這個刊物做《獨立評論》,因為我們都希望永遠保持一點獨立的精神,不依傍任何黨派,不迷信任何成見,用負責任的言論來發表我們各人思考的結果。這是獨立的精神。"

回溯胡適一生的軌跡,他應該說基本秉持了這種精神。而正是這種獨立精神,他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影響深刻,成為一代知識分子的楷模。而在傳統體制和意識形態下的中國,胡適四處碰壁遭受批判自然是無法避免的。晚年的胡適在台灣,這種火種般寶貴的精神在屢遭挫折中仍能依稀保存。

政治文化圍剿的靶子

晚年的胡適和台灣當局的關系比較緊張。因為《自由中國》一再惹出麻煩,所以迫于台灣當局的壓力,1958年4月胡適回台灣定居,一下飛機便表示:"我向來對于政治沒有興趣,如今老了,更加沒有興趣。"現實則是不感興趣也要感興趣。政治這個"兒子",他愈老跟著他的步子愈緊。他積極支持的《自由中國》雜志已成當局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他怎能置身于事外呢?

胡適回台後,市面上出現了一本《胡適與國運》的小冊子,濫用"學術研究"來對胡適進行人身攻擊,說胡適想當領袖——"理想的胡說的領袖=無智無能無為外國大學生=胡適"。這本書的出現正好是胡適剛返回台灣時期,而且發行及後來被查禁都十分蹊蹺,顯然系當局炮制來警告胡適的。

1959年7月,胡適為了緩沖與蔣介石的矛盾,借口離開台北去夏威夷避暑,在風光迷人的夏威夷,胡適接受了夏威夷大學贈送給他的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這是他一生獲得的最後一個榮譽學位。在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上,他宣讀了《中國哲學里的科學精神與方法》。胡適在美國過了幾個月的優哉生活,于11月回台灣,很快便卷入蔣介石連任總統的政治風波。

蔣介石1954年擔任第二任總統時,胡適是鼎力支持,還親手把"總統"的聘書交給了他。但1959年,根據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三屆,而且年過古稀的蔣介石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胡適根本不贊成蔣介石連任。

1958年,胡適在"國民大會"上請蔣介石致辭。

胡適與蔣介石在一起。

在台灣——國學大師的1949

胡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

胡適這年度假回來後就態度鮮明地向"總統府秘書長"張群表示,要面諫蔣介石放棄連任。張群不敢輕易為他約定時間,只表示會將胡適意見代為轉達。陳誠來勸胡適要面對既成事實,胡適固執地說:"我還是抱萬分之一的希望,希望能有轉機。"所以他一再推辭掉了擔任"國大"主席的位子,勉強去了"國大"秘書處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