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4節:傅斯年歸骨于田橫之島(1)

在台灣——國學大師的1949

傅斯年歸骨于田橫之島

深陷政治的漩渦

1949年1月,焦躁不安的傅斯年心里亂成一團,他在寓所書房里繞室不停地踱著方步,嘴里念念有詞地反複吟詠道:"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房間里散落一地的宣紙條幅上,龍飛鳳舞地書寫著陶淵明這首《擬古》,枯干的墨跡處處觸目驚心,散亂的蒼遒大字猶如理不清的愁緒在糾纏。

記得去年年末最後那一夜,傅斯年是與老師胡適一起度過的。兩位知識界的領袖悲壯地把酒臨江,含淚把這首《擬古》逐字逐句地背過,竟生出英雄末路的沉痛來。山河改色,天翻地覆,他們面對國民黨頹局一籌莫展,卻在陶淵明千年前委婉其辭的比興中找到了共鳴,這隱晦而憂傷的字句幾天里一直在傅斯年的腦海盤旋。現實的一切讓傅斯年不悲痛是不可能的,他傾注心血多年耕耘,終究收獲的卻是虛無,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

不知不覺,傅斯年把自己關在房間已經三天三夜了,這些日子來他沒有邁出門檻一步。人雖身處斗室之間,外面隆隆炮火聲卻讓他無法平靜。他所投注大量心血的曆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此時已是一片狼藉。這史語所是傅斯年一手創辦的,記得1927年中央研究院設立時,傅斯年說服當時的院長蔡元培設立了史語所,經他的率領,不過半年籌備就立刻成軍。當時史語所共有曆史、語言及考古三組,傅斯年分別聘請陳寅恪、趙元任及李濟為主任。傅斯年主持史語所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籌備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他史無前例地開創了"史料學派",提出了"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