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9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7)

世界戰略格局:"國際關系新思維"。戈爾巴喬夫提出:在世界各國經濟上和政治上相互依賴日益增長的時代,必須學會和平地生活,制定新的國際關系思維。

"國際關系新思維"的核心是承認全人類的價值高于一切、人類的生存高于一切。戈爾巴喬夫認為,在對外政策中,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把階級利益放在首位,但在國際舞台上這些利益的尖銳沖突,在整個曆史過程中曾導致了武裝沖突和戰爭。現在隨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出現,國際舞台上的階級對抗有了客觀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出現全部毀滅的威脅。所以,蘇聯的對外政策方針應"由過去以階級利益為主轉變為以全世界人類利益為主",新的政治思維需要承認各國人民和各個國家的利益,承認它們在國際生活中的平等地位。

"國際關系新思維"提出"我們對新的世界哲學觀念,對當代全人類原則和階級原則的新辯證法的基本認識",既強調了蘇聯在國際社會政治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也闡述了相互合作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合作的核心問題,"要在完全自主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整個政治關系體系"。

"國際關系新思維"提出在對外政策中要采取多種辦法選擇不同的策略路線達到既定目標。在外交談判中不要為自己制造死胡同,也不要給對方制造死胡同,要善于迎合伙伴,尋求接觸點。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蘇共采取的對外戰略是以軍控為中心的緩和戰略,具體政策是繼續與美國就裁軍、消減核武器、限制地區沖突等問題進行談判,緩解蘇美關系;對西歐爭取建立"全歐大廈";對東歐實行糾偏、不干涉政策;對中國改善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調整與第三世界國家關系,解決阿富汗、柬埔寨等問題。

1988年6月28日~7月1日,舉行了蘇共第十九次代表會議。會議中心議題是討論政治體制改革。戈爾巴喬夫在報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概念,並把"社會主義多元論"、"民主化"和"公開性"作為三大"革命性倡議"。會議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決定把一切權力歸還蘇維埃,並成立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再由它選舉組成最高蘇維埃作為人代會的常設機關。

"我好像總是撞在沒有門窗的牆上"

1986年2月25日~3月6日,蘇共召開的二十七大提出了"加速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從此,蘇共和蘇聯的經濟、政治、社會改革,在指導思想上就按照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不斷推進。直到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通過宣言正式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于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22年12月30日建立)的曆史告終,由列甯創建的、擁有1900萬成員的蘇聯共產黨毀于一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瓦解,這些現實令世界矚目和震驚。

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紅、藍三色俄羅斯國旗。俄羅斯著名學者涅姆欽在他的《權力的游戲》中指出:表面上看,戈爾巴喬夫好像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勝利,然而,到最後他卻輸掉了全局。

從加速發展戰略到根本改革政治體制:傳統模式不能承受之"重"。戈爾巴喬夫改革初期並沒有進行大膽嘗試,而是因循舊的傳統實行"加速發展戰略",在依靠科學技術振興經濟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國民經濟稍有起色。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評估,1985~1989年蘇聯國民收入平均年增長為1.9%,而改革前5年的平均值為1.7%。然而整體來說,"加速發展戰略"的目標並沒有實現。

戈爾巴喬夫在整頓經濟過程中犯了一個致命大忌——開展反酗酒運動。俄羅斯人過度酗酒問題由來已久,甚至深深浸透到了俄羅斯文化。酒業的稅收是蘇聯政府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占每年財政收入18%左右。勃列日涅夫時代因為需要資金進行軍備競賽,"不道德地"對酗酒問題不加任何節制,18年內酒精消費量上漲3倍。酗酒引發的死亡率上升、人均壽命下降、犯罪、曠工、致傷致殘、嬰兒畸形等社會問題非常嚴重。到80年代初,蘇聯每天都有上千萬成年人酩酊大醉,僅首都莫斯科街頭,每個冬天都有上百人因醉酒街頭而凍死。

戈爾巴喬夫知難而進,開展了雷厲風行的反酗酒運動,三年內不但使得蘇聯政府減少了上千億盧布的收入,而且降低了戈爾巴喬夫的威信,老百姓給他送了一個"礦泉水總書記"的綽號。由于反酗酒運動的失敗和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造成的上千億盧布經濟損失,以及多年養成的官僚主義、拖拖拉拉的官場作風,不但使"加速發展戰略"取得的最初成效化為烏有,也使得改革者立場發生轉移,迅速轉向政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