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14節:戈爾巴喬夫:理想者無畏(12)

當然,聯盟中央仍然存在,統一的軍隊尚未瓦解,各共和國人民要求蘇聯統一的呼聲還很強烈,幾十年體制的慣性依然存在。但是,在與野心勃勃的各加盟共和國,特別是地位極其重要的俄羅斯聯邦的博弈之中,早已被全面危機弄得焦頭爛額的戈爾巴喬夫毫無還手之力,處處被葉利欽等人牽著鼻子走。值得指出的是,俄羅斯的獨立在實際上已經敲響了蘇聯的喪鍾,其政治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為了應付眼前的危機,蘇共中央提議召開第二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90年7月2日,蘇共二十八大召開,戈爾巴喬夫在大會上作了《沿著改革的道路繼續前進》的報告。該報告駁斥了對改革的一些指責,但重申了"蘇共是堅持社會主義選擇和共產主義前途的黨"的原則。這次大會上爭論激烈,各種派別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措辭尖刻,氣氛十分緊張。

這次大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進行了總書記的差額直接選舉。結果,戈爾巴喬夫以3411票贊成、1116票反對,即贊成票占75%的結果再次當選總書記。而進行副總書記的選舉時,利加喬夫只獲得了18%的選票而落選,伊瓦什科當選為副總書記。利加喬夫表示,他與戈爾巴喬夫的分歧是策略性的分歧,而不是戰略性的分歧。

葉利欽則繼續進行他對黨的破壞活動,提出了要沒收黨的財產、追究反酗酒運動的責任、蘇共解散在國家機器中的組織、還要求共產黨改名等,他的報告引起了代表們的反感。戈爾巴喬夫要求葉利欽澄清其反黨言論,于是葉利欽和"民主綱領派"要求退黨。大會立即對撤消葉利欽的二十八大代表資格問題進行表決,結果94%的代表支持將葉利欽開除出黨。

蘇共二十八大有失有得。所得是:多數代表仍然認同改革路線,在完全民主的情況下投票選舉戈爾巴喬夫為總書記,通過了名為《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綱領性聲明,反映了多數蘇共黨員仍然認同改革路線和社會主義道路,蘇共在危機時刻仍可以實現團結;將葉利欽從蘇共隊伍中清除出去,減少了黨內激進民主勢力的活動。而所失是:這次大會沒有制訂出應對危機的切實方案,而且蘇共聯邦化成為現實,削弱了蘇共戰斗力。

蘇共二十八大的綱領性聲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在代表們民主表決的基礎上通過的,代表了多數黨員的真實意願。該綱領是蘇共用自己一百年的革命經驗與教訓寫出的回顧、反思與期望,杜鵑啼血,字字珠璣,幾乎每一行都凝聚著千百萬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鮮血、眼淚和心聲。

戈爾巴喬夫的無奈選擇:全民公決和新奧加廖沃進程。由于政治狂熱和各共和國離心力的加強,以及雷日科夫政府經濟政策的失誤(雷日科夫宣布在1991年改革零售價格,並大幅度提高食品價格,結果造成全國的搶購風潮,囤積居奇現象嚴重),1990年秋天商店里商品匱乏,排隊現象嚴重,市場供應發生危機,與購買力嚴重脫節。當時蘇聯出現了此起彼伏的罷工、游行示威、辯論選舉等活動,這種政治狂熱必然會影響到生產活動。當年,蘇聯國民經濟下滑4%,1991年又下滑11%。經濟的困境大大降低了戈爾巴喬夫的威信。1990年夏天,尚有56%的居民支持戈爾巴喬夫,而到了冬天,支持戈爾巴喬夫的比例只有13%。

由于葉利欽已經控制了俄羅斯聯邦,故經濟改革綱領沒有葉利欽支持是無法執行的。在經濟改革方面,激進民主派的非建設性再次暴露無遺。他們對雷日科夫漸進式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方案不屑一顧,另起爐灶由經濟學家沙塔林制訂了"500天計劃",即在500天之內過渡到市場經濟,具體到每一天要做什麼都規定得很清楚,哪一天消滅赤字也規定得一清二楚。

戈爾巴喬夫再次表現出了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他要把雷日科夫的"政府方案"和沙塔林"500天計劃"綜合起來,提出了既不激進、也不保守的"總統方案"。實際上,雷日科夫的方案本身就夠激進了,而沙塔林的方案極度激進。因而,貌似折中的"總統方案"實際上也是一個激進方案。戈爾巴喬夫本想通過折中兩面都不得罪,但沒想到結果恰恰是兩面都得罪了,但相比之下雷日科夫更有涵養、更懂得負責,支持了總統綱領。

1990年10月16日,戈爾巴喬夫簽署的《穩定國民經濟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基本方針》交給蘇聯最高蘇維埃審議,結果以356票贊成、12票反對和26人棄權獲得通過。從這個表決結果來看,多數代表也是持折中立場的,希望經濟穩定。但大權在握的葉利欽再次找茬,說最高蘇維埃通過的總統綱領是"企圖保持行政官僚體制","蓄意欺騙人民","無視1.5億居民"等等,並表示俄羅斯不執行該綱領。對此戈爾巴喬夫進行了回擊,他說葉利欽"把涉及國家切身利益的穩定經濟的綱領變成施展政治手腕的對象",不是為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提出"實質上對立的調子、尖刻的言辭"。可以說戈爾巴喬夫對葉利欽的破壞者本質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但遺憾的是他被他自己確立的"民主"原則束縛住了手腳,沒有及時把葉利欽趕出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