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45節:普京:善弈者無極(6)

第三件事是善待葉利欽,但並非"葉規普隨"。普京在葉辭職當日,即簽署《關于對停止行使全權的俄聯邦總統及其家人提供法律保障的命令》。普京還為葉作出特殊安排,讓他以總統待遇出國訪問;葉還可以同外國元首通話,議論世界大事。普京善解葉的失落感,但終究要在實際工作中調整葉的政策並糾正其錯誤。

堅決清剿車臣非法武裝。車臣問題的結局會直接影響普京的威信。普京吸取了1994~1996年車臣戰爭功敗垂成的教訓,在兩難中顯出魄力。

為維護俄羅斯的統一,恢複中央的權威,普京首先發兵車臣,打擊恐怖主義、分離勢力和極端分子,從而拉開了一系列政治戰役的序幕。對于車臣叛亂分子的獨立要求和各種恐怖主義襲擊威脅,普京強硬地表示,"俄羅斯決不會與恐怖分子做什麼交易,也決不會屈服于任何敲詐勒索"。他在2002年10月28日的內閣會議上重申,俄政府絕不向車臣武裝分裂分子作任何讓步,堅持不與其進行任何和平談判。

普京下令俄羅斯軍隊加緊制定新的作戰策略,在車臣共和國境內對殘余的武裝叛亂分子進行全面的軍事清剿行動。與此同時,莫斯科也開始將矛頭直指車臣叛亂勢力的"國際恐怖主義"背景,向有關國家加大施壓力度,要求協助俄羅斯打擊車臣叛亂分子。車臣首府格羅茲尼2001年2月6日解放,車臣副總統阿爾薩諾夫亦被打死,一些城市和要塞相繼被攻克,非法武裝分子紛紛投誠,部分俄軍開始撤離車臣回到原駐防地。總的來看,解決車臣的任務雖屬艱巨,普京的得分卻甚高。

果斷反省過去籌劃未來。普京在1999年12月發表了《千年之交的俄羅斯》,類似一篇國情咨文和競選宣言。他比較冷靜地估量俄的形勢,坦誠指出,俄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設能力,都已處于枯竭的邊緣,俄社會幾乎要崩潰,從經濟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崩潰。

普京談到俄實行改革以來的教訓:一是這些年俄在政治和社會經濟動蕩、劇變和激進改革中已精疲力竭;二是為照搬"外國課本上抽象模式和公式"付出太大代價,而"機械照抄別國的經驗是沒有用的"。他強調俄不能成為西方式的國家,不能成為美國或英國的翻版。他還指出俄改革積累的大量棘手問題:沒有明確的全國性目標、在經濟和社會領域沒有建立完整的國家調控體系、缺乏適合俄條件的最合理的改革戰略。

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治國主張。第一,弘揚俄羅斯思想、俄羅斯價值觀,包括愛國主義、強國意識、國家作用和社會團結。第二,創造有效的經濟、多種所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重點在于要使經濟發展速度"快"些,說"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快"的意思是要設法超過專家們的計算。專家們認為,如果俄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不低于8%,那麼20年可以達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現在的水平;如果保持10%的增長速度,則20年內可以達到英國或法國現在的水平。"我們沒有落後那麼遠,我們可以更快地追上去。"第三,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系。第四,有一個長期發展戰略,以便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消除持續已久的危機,為經濟和社會快速和穩定發展創造條件,因為"俄羅斯已經沒有時間晃來晃去了"。第五,強調"團結俄羅斯社會"具有特殊意義。"現在一切都取決于我們能否認清危險程度,能否團結起來,能否承擔起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

普京在綱領性文章中巧妙地吸收其他政治組織的合理主張,既充實了自己的政見,又博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強國富民"贏得民眾。普京把振興俄羅斯、恢複俄羅斯的強國地位作為長遠戰略目標,受到了普遍的認同與歡迎。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的衰落,使俄羅斯人心理失衡,他們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人物帶領俄羅斯擺脫困境,重振俄羅斯大國的雄風。

普京是個強國主義者,他比其前任更了解俄羅斯,也更了解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普京認識到,"政治和社會動蕩、劇變和激進改革已使俄羅斯精疲力竭",因此,制定使俄羅斯複興和繁榮的戰略,"應依據市場和民主改革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好的經驗,並且只能用漸進的、逐步的和審慎的方法實施;實施時既要保證政治穩定,又不能使俄羅斯人民的各個階層和群體生活水平下降"。

經濟問題是擺在普京面前最棘手的問題。他首先擱置了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理丘拜斯制定的一系列私有化計劃,特別是能源、通信等戰略行業的私有化。他動用鐵腕手段,狠狠打擊了私有化中崛起的金融寡頭,阻止他們勾結腐敗官員掠奪社會財富,將巨額掠奪資金轉移到海外。

普京對以前的經濟體制做了大規模調整:"讓國家對經濟和社會進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建立完整的國家調控體系",使俄羅斯經濟成為"可控制的市場經濟"。政府制定並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複興經濟的積極政策,諸如實行市場機制與國家刺激相結合的投資政策、推行積極的工業政策、實行合理的經濟結構政策、建立有效的金融體系、取締影子經濟、推行現代化的農業政策、成立聯邦出口支持署、通過俄羅斯反傾銷法、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逐步實現同世界經濟的接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