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47節:普京:善弈者無極(8)

此後每年的新年前夕,普京都要舉辦這樣的公開交流活動,坐到話筒前,認認真真地戴好耳機,然後一板一眼地回答起全國各地聽眾打進的熱線電話。通過俄羅斯電視台、"ORT"電視台等幾家電視台和"馬雅克"、俄羅斯電台的直播,他的音容笑貌又一次傳到了俄羅斯的每一個角落。

俄羅斯心理學家季塔耶夫斯邁克說,這個節目既會為克里姆林宮撈取政治得分,也會對民眾產生巨大的治療效果。他說:"對于多數民眾來說,這場秀會產生積極效果,因為這使他們相信,總統就在他們身邊,了解他們每一個人。"普京的成功使俄羅斯人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因而獲得人民的廣泛尊重和擁護,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始終保持在70%以上。

告別"虛幻大國"地位。在對外政策上,普京改變了葉利欽不切實際地追求大國目標的戰略方針,強調外交要為國內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努力使俄羅斯融入世界,量力而行地參與世界事務。

普京外交的重要特點是將維護國家利益放在核心位置上,包括安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2000年6月30日,普京批准《俄聯邦外交政策構想》,強調俄外交的基本宗旨是"捍衛俄的國家利益,恢複俄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為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與這種"利益至上"外交相一致的是普京的"現實主義"理念,即現實地評估俄自身的實力、地位和需要,並采取切實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和擴大俄的國家利益。普京指出,俄已"不屬于代表當代世界最高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國家",應當奉行與國家實力和需要相適應的外交政策。

首先,與美尋求建立"穩定和可預見性"的新型伙伴關系。在美發生恐怖襲擊後,俄及時轉變傳統立場,普京不僅在第一時間給布什打電話表示同情,而且在美對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動武時,也及時給以道義、情報等多方面支持。此後,俄對美勢力進入中亞和高加索也加以容忍,對美退出反導條約和將俄列入核打擊國家名單作低調反應,在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中也一再讓步。俄美首腦會晤及簽署了《美俄削減戰略力量條約》和《美俄新戰略關系聯合宣言》等文件,在建立相互信任的漫長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其次,與北約建立合作新起點。長期以來,北約東擴如芒刺在背,令俄不安。過去建立的"俄羅斯-北約常設聯合理事會"只起到聯絡和對話作用,無法消除相互"敵對"。"9.11"後的國際反恐合作為雙方改善關系提供了契機。2000年5月14日,俄與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達成建立"新型合作形式"協議;5月28日,俄與北約峰會正式簽署《羅馬宣言》,確定俄與北約共同組成的"20國機制"。這些符合俄創造有利于國內建設的國際環境,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外交總目標。

其三,與歐盟合作不斷加深。俄將歐盟視為"文明標杆"、"合作典范"和"真誠對話者",那里有俄所需要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更是俄能源產品的最重要市場。普京提出俄應"回歸歐洲",與歐洲實現政治、經濟和安全空間"一體化",注重與歐盟發展實質性合作關系,形成一種"與其大聲說,不如悄悄做"的趨勢。2000年5月29日,俄與歐盟在莫斯科召開峰會,通過建立"歐洲統一空間"的文件,簽署"俄與歐盟能源和安全合作"文件,使俄歐關系進一步接近。這樣的峰會每年都舉行,而且始終保持低調而富有成果的特點。

從國家利益出發,普京頂住美國壓力,不失時機地發展與朝鮮、古巴、伊朗、伊拉克等美國所謂的"無賴"和"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關系,在不違背國際法和聯合國決議的前提下,與這些國家保持政治、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合作。俄也根據自身利益所需,適時從越南和古巴軍事基地撤回。

普京任俄羅斯代總統後,很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人物。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普京是一個非常能干、謹慎而又高明的人,沒有人料到他具有如此出色的政治潛質。他堅定不移地在車臣作戰,樹立起說一不二的領導人形象,而這正是俄羅斯人當前夢寐以求的鐵腕人物。普京是美國在未來幾年里必須與之打交道的世界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普京任代總統的第一次精彩行動是訪問正在車臣作戰的俄羅斯士兵,而當時俄羅斯的其他人正在沉睡。普京沒有進行慣常的視察,他選擇了一個更加有象征意義的做法——在獵刀上簽名。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說,普京有才干,充滿幽默感,人緣好,喜歡理性的討論,行事果斷卻絕不草率。他對組織和上下級關系方面顯示出絕對的忠誠,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並把為國獻身當作信條。

美國《洛杉磯時報》評論說,葉利欽到處尋找可能的繼承人,最後選定普京,是因為他比別人更強硬、決心更堅定。普京在車臣采取的強硬行動使俄羅斯感到振奮,他重新點燃了民族主義之火,重新確立了俄羅斯人的信念:他們的國家是一個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