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48節:普京:善弈者無極(9)

"政治的藝術就在于必要與可能之間找到黃金中點"

建設中央集權的俄羅斯。作為像俄羅斯這樣一個龐大國家的領導人,普京可謂重任在肩。有兩件事情,普京始終不敢掉以輕心。其一是分裂問題。俄羅斯聯邦由89個平等的主體組成,其中包括21個共和國、6個邊疆區、49個州、1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2個聯邦直轄市。稍有不慎,就可能使俄羅斯分崩離析。其二是富翁"家族"干預政治問題。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的時候,一些人利用國家權力的"真空",以種種非常規的手段,迅速暴富。這些率先富裕起來的人,千方百計地接近權力高層,用贊助、送禮、賄賂等手段,躋身權力高層。他們或利用傳媒工具左右社會輿論,影響最高領導人和政府的決策,或利用手中的財富和媒體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曲線"參政。這種情形在葉利欽時代非常嚴重。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民族分裂主義和地區分立主義勢力活動十分猖獗。一些地區領導人趁聯邦政府權力削弱之機,大肆擴充實力。特別是車臣領導人竟然公開招兵買馬,自立為王,同俄聯邦政府分庭抗禮。隨後,韃靼斯坦、巴什基爾等共和國紛紛要求獨立,連經濟欠發達的遠東地區也要求建立遠東共和國。

面對地區領導勢力坐大的局面,葉利欽總統從1991年起曾向各聯邦主體派出總統全權代表,但這一舉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2000年5月13日,普京總統簽署了《關于俄羅斯聯邦總統代表權力》的總統令,決定將全國劃分為7個聯邦區,今後總統不再向89個聯邦主體派遣全權代表,只向聯邦區派遣代表。這7個聯邦區是:中央聯邦區(中心設在莫斯科)、西北聯邦區(中心設在聖彼得堡)、北高加索聯邦區(中心設在羅斯托夫)、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中心設在下諾夫哥羅德)、烏拉爾聯邦區(中心設在葉卡捷琳堡)、西伯利亞聯邦區(中心設在新西伯利亞)和遠東聯邦區(中心設在哈巴羅夫斯克)。

普京上任後,一邊繼續進行圍剿車臣非法武裝的軍事行動,一邊考慮如何從制度上鞏固俄聯邦的國家統一問題。2000年3月普京正式當選總統後,針對俄獨立後愈演愈烈的地方權力無限擴大、中央權威不斷弱化、國內政治紛亂無序的狀況和趨勢,陸續采取四大步驟,使局勢得到根本扭轉。

建立聯邦區。2000年5月15日,普京頒布一項行政命令,將俄羅斯聯邦轄下89個共和國、省、邊疆區及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大城市按地域原則劃分為7個聯邦區,並各設總統全權代表一名,負責監督中央法令在地區的落實和地區法令不違背國家法令。這一措施的出台,等于給地方政權的"自由行動"設置了一道"預警器",一旦"越位"或觸動國家法律"網",中央即可采取措施勒令其糾正。

重組聯邦委員會。2001年國家杜馬通過由總統提交的新《聯邦委員會組成法》,該法規定聯邦委員會178名成員由89個聯邦主體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各選舉一人組成,廢除過去聯邦主體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負責人同時擔任聯邦委員會委員並享有司法豁免權的機制,消除了地方領導人以"民選"和享有聯邦議員豁免權為由"無限坐大"、"不受管束"的可能性。2002年1月,新的聯邦委員會開始工作。

確定國家標志。2000年12月,俄國家杜馬通過普京提出的"關于俄國家標志"的議案,決定將沙皇時代的"雙頭鷹"作為國徽、20世紀初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確定的"三色旗"為國旗、蘇聯國歌曲譜為俄國歌(詞新填)、紅旗為軍旗。普京提出的這種將俄曆史"串"起來的方式對繼承曆史傳統、鞏固國家統一、團結國內各種力量有著重要象征意義。

規范政黨政治。2001年7月,普京批准國家杜馬通過《政黨法》,該法對俄政黨的組成、登記、活動規則作了明確界定,如登記的政黨必須有一萬名以上黨員,在一半以上聯邦主體建有不少于100人的分部,不允許按職業、社會、種族、民族和宗教屬性建立政黨等。這一法律頒布後,俄迅速掀起政黨"聯合熱",中派組織紛紛站到支持普京的隊伍中,使其政治力量基礎得以鞏固和擴大。組合成立的"團結俄羅斯黨"很快成為國家杜馬第一大黨,其擁有的席位超過半數,嚴重削弱了俄共在議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2004年4月,"團結俄羅斯黨"向俄共發起奪權斗爭,通過表決方式剝奪了俄共在杜馬中所占據的10個委員會主席職位中的8個,並且要求來自俄共的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辭職。在普京支持下謝得以留任,但俄共通過決定,要謝和俄共成員擔任的10個委員會主席同時辭職,以示抗議。謝和杜馬通過表決同意留任的兩個俄共籍主席卻不顧本黨指令繼續留任,俄共中央全會遂決定將3人開除,導致俄共內部發生嚴重分裂,政治實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