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52節:普京:善弈者無極(13)

斯摩棱斯基:他創辦的首都儲蓄銀行是全俄八大銀行之一,除了銀行業外,他還從事建築、石油和有色金屬的開采加工、裝甲運鈔車制造等行業。1996年11月他在爭奪全俄第五大銀行——農工銀行的控制權中取得了勝利,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俄羅斯著名學者麥德維傑夫指出:現在的寡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產物,他們將自己灰色財產的一部分作為政治獻金又返回政壇,形成一種"政治新權威經濟寡頭化"的雜交產品,對國家貽害深遠。

普京就任總統之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古辛斯基、別列佐夫斯基等寡頭或者落網,或者逃遁。俄羅斯人對普京的行動拍手稱快,對國家的未來顯然也增強了信心,就連一度被別列佐夫斯基控股的《政權》周刊也高興地評論說:"從寡頭手中把國家財產搶回來所用的時間,比寡頭們為把國家財產搞到手所用的時間少得多。"

霍多爾科夫斯基一案是普京終結"家族"時代的標志。

2003年初,霍多爾科夫斯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不諱地說,他想直接從政,先做下屆政府總理,再參加2008年的總統大選,問鼎總統寶座。為實現這一目標,霍氏以重金資助杜馬左右翼兩大反對派,為自己能合法當選總理制造穩定多數,以圖在俄政壇形成兩個政治中心並存的局面,阻擋普京"打擊寡頭經濟的有關政策"。

有鑒于此,普京不能不對以霍氏為首的新寡頭勢力提高警惕,采取相應措施。2003年10月25日,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發言人表示,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老板霍多爾科夫斯基遭到了包括欺詐和逃稅在內的六項起訴,俄羅斯總檢察院在西伯利亞逮捕了霍多爾科夫斯基。

據俄羅斯媒體推測,聯邦總檢察院遲遲未給霍氏定罪,是因為俄當局只是想借此向寡頭們發出警告:"每個寡頭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都有違法行為。在今後的經營中,只要依法辦事,當局可以既往不咎。如果膽敢涉政,必將遭到嚴厲打擊。"

財神爺似乎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特別厚愛,他從一個共青團的書記到俄羅斯首富,不過短短的10年時間。霍多爾科夫斯基看起來吉星高照,一片光明。然而,霍多爾科夫斯基不斷犯普京的忌。

其一,政治野心暴露得太早,太過露骨。霍多爾科夫斯基在2003年初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曾直言不諱地說:"我打算在45歲時放棄生意,或許,我將進入政壇。"外界據此猜測他有意參加2008年的總統大選。霍多爾科夫斯基想從杜馬大選之後,爭奪總理的職位,從而影響俄羅斯政局。由于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很多主張跟普京相反,自然會對普京構成一定的威脅。普京一旦想到防患于未然,先下手為強,霍氏就難免翻船。

其二,收購媒體,給普京的反對派提供輿論陣地。霍多爾科夫斯基曾經以"開放俄羅斯"慈善基金會的名義,買下了莫斯科主流報紙《莫斯科新聞》,旗下包括以批評普京政策而出名的謝廖夫等人,其用心顯然是不言自明的。普京為了防止自己的反對派擁有更多的媒體力量,早在2002年1月,就關閉了別列佐夫斯基為最大股東的TV-6電視台。霍多爾科夫斯基顯然沒有接受教訓。

其三,霍多爾科夫斯基對普京反對派的支持直接犯了普京的大忌。2003年12月底,俄羅斯將舉行杜馬大選,2004年3月,舉行總統大選。俄羅斯開始進入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各派都在加緊活動。霍多爾科夫斯基也攪了進來,他頻頻地發表政治見解,儼然自己就是一個政治家。除此,他還和他的支持者們多次聲稱要出錢資助俄羅斯"右翼力量聯盟"、"亞博盧集團"和俄羅斯共產黨等參加議會選舉,而這些組織或政黨,幾乎清一色是普京的對頭。更為嚴重的是,2003年8月,俄羅斯議會下院國家杜馬中的幾個黨派曾試圖聯手對現任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俄政府後來發現,事件背後有霍多爾科夫斯基操縱的跡象。

其四,霍多爾科夫斯基在國家對外政策方面,常跟普京唱反調。霍多爾科夫斯基非常親美,他所堅持的諸如把俄羅斯的石油賣給美國的立場,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也受到了俄羅斯自由派人士的歡迎,但令普京感到不安。

其五,在修建石油管道問題上,霍多爾科夫斯基在政府表態之前,明確支持將管道鋪設到大慶,令普京大為反感。俄政府之所以在石油管道問題上含糊其辭,就是希望讓中國和日本為此打拼,俄羅斯趁機漁利,霍多爾科夫斯基顯然在破壞俄政府的美夢。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行為,終于激怒了普京。

普京為了使俄羅斯的富翁遠離政治,采取了很多措施,可以說是軟硬兼施。硬的像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說明。軟的除了承認富豪們2000年以前財產來源的合法性,還有很多。比如定期召開圓桌會議,向富豪們通報有關情況,征詢他們對于國家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的意見,給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等等。即便是對自己不喜歡的霍多爾科夫斯基這樣的人,普京也不忘在尤科斯公司成立10周年之際,給尤科斯以高度的評價。普京這樣做,使得俄羅斯的富豪們大部分被"招安",同時也給普京重點打擊那些"異端"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