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63節:普京:善弈者無極(24)

從彼得一世即位到葉卡捷琳娜二世逝世,在100年左右的時間里,俄國發展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歐洲強國,俄國人已經成為歐洲憲兵,並且毫不掩飾地表現出欲問鼎歐洲霸權的意向。

俄羅斯花了差不多5年時間籌備,投入15億美元,為一座城市的誕辰舉辦慶祝活動,與普京一貫的務實作風迥異,顯然,他的著眼點不在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的建立打破了俄羅斯1000多年的將城市建在某一條河流上的傳統,而是將聖彼得堡城建在芬蘭河灣的幾十條河流和支流上,用400多座橋梁連接40多個島嶼。僅就建城環境的惡劣與危險來說,假如不是意志堅強的彼得大帝,敢置于絕地而後生,恐怕任何人都不會在這里建城。

聖彼得堡在1917年二月革命後改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甯去世後,改為列甯格勒,到1991年再改回聖彼得堡。普京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列甯格勒。

聖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整個市區就像一個大博物館,涅瓦河兩岸宏偉的建築物使人想起彼得大帝為建立這個面向西歐的首都所作的努力。城市街區以涅瓦河和涅夫斯基大街為主干,形成不規則的輻射狀格局。市區被大小涅瓦河分為四部分:大涅瓦河南岸為莫斯科區,是城市的中心,包括冬宮、冬宮廣場、涅夫斯基大街、斯莫爾尼宮、塔夫里切斯基宮,眾多博物館、文化設施和名勝古跡;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之間為瓦西里耶斯基島,造船廠、海港、河港和聖彼得堡大學等多分布在此;小涅瓦河和大涅夫卡河之間的彼得格勒區是老紡織工業區,也有電工、電子和金屬加工工業;涅瓦河和涅夫卡河右岸的維堡區,是市內最大的工業區,機械、冶金、電工、化工和紡織工業都很發達。

聖彼得堡的曆史和文化有兩個特點:首先,是俄羅斯/蘇聯最歐化的城市,彼得堡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是俄國的文化、藝術、科學中心。其次,是俄國革命的發源地。

彼得大帝建立聖彼得堡就是為了打破莫斯科的封閉和保守。他認為俄國必須有一座全新的、按照歐洲風格設計建設的首都,他做到了。和莫斯科不同,聖彼得堡一直被認為是歐洲的,而莫斯科是俄國的。《莫斯科新聞》2005年1月5日在談到普京的時候說:"在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曆史上首次由首都出生的人擔任國家總統,但不是官方首都莫斯科,而是'歐洲的首都'聖彼得堡。"

一個城市的建立,反映著這個國家的需要,也反映著那段曆史的發展方向。聖彼得堡的建立最鮮明不過地反映了俄羅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心理曆程。

在流光溢彩的演出背後,普京的潛台詞是:俄羅斯正逐步走出困境、恢複實力,他要像彼得大帝那樣,帶領俄羅斯重新融入西方世界。

強硬、務實、靈活被認為是對普京最合適的評價,這正是俄羅斯人所喜歡的個人品質。

1999年9月,由車臣武裝叛匪頭目巴薩耶夫和國際恐怖分子哈塔普精心策劃的恐怖行動,一時間震驚了俄羅斯朝野。當時的聯邦安全局長、國家安全秘書普京臨危受命,開始擔任俄羅斯總理職務,直接領導打擊國際恐怖分子對俄羅斯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造成的威脅。當普京目睹莫斯科接連發生兩座居民樓爆炸案的慘景之後,從牙縫里冒出了一句嫉惡如仇的話:"要把恐怖分子溺死在馬桶里!"

2002年的10月23日傍晚,普京成功解決了震驚世界的千名人質被劫持事件。普京總統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的大將風度,再一次贏得了俄羅斯人民的一片喝彩。2002年11月10日,普京總統飛赴布魯塞爾參加俄羅斯-歐盟領導人峰會。在會議結束後會見外國記者時,一位法國媒體的記者試圖把車臣反恐與人權問題聯系起來,責難俄羅斯"濫用暴力"。普京一下子被激怒了,他又一次從牙縫里冒出一句話:"如果你願意成為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話,我請你到莫斯科來做手術,我們有最好的專家為你解決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在政治領域,俄羅斯這個民族崇尚強勢人物,並一直為強勢人物所支配。從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一直到列甯、斯大林,這些領袖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了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20世紀90年代私有化進程的無序狀態給俄羅斯帶來了混亂,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期待一位年富力強、有主見的人物來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境。這時,普京擔當起這個角色。在俄羅斯整個國家陷入困境的時候,普京上台後就展示出強硬形象,並以類似"救世主"的形象為俄羅斯人所接受。

自俄羅斯帝國誕生以來,俄羅斯人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大國、強國意識,這種意識深深地紮根于俄羅斯人的心中。普京的"靈活"外交政策促使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得以上升,並重新給了俄羅斯人一個全新的強國夢。

《俄羅斯報》曾經開列出一系列與前蘇聯和俄羅斯現代曆史有關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