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民主的碎片 第99節:烏克蘭:天鵝絨革命(15)

美國與歐盟聯手步步緊逼。烏克蘭大選,作為一方幕後導演的美國在歐盟配合下,無論在勢力和技巧上都比俄羅斯高出一籌。

20世紀90年代初,原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接收了大量戰略導彈、遠程轟炸機和艦艇,武器裝備從規模和數量上僅次于俄羅斯。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向這個擁有4800萬人口的國家提供援助幫助其削減核武器。實際上,美國希望烏克蘭最終能夠加入北約。

生存于夾縫中的烏克蘭,雖然親俄立場比較明顯,但也沒敢疏遠美國。為贏得美國的歡心,烏克蘭在2003年與阿塞拜疆和波羅的海三國一起,向伊拉克派遣了一支約1600人的維和部隊。這支部隊的維和行動花費大約1300萬美元,這筆經費從並不富裕的烏克蘭國家財政預算中撥出,並已在伊拉克賠上了6條人命,可見其用心良苦。美國雖然對烏克蘭出兵表示歡迎,但從戰略大局和長遠利益考慮,並不為這點"小恩小惠"所動。

2004年,北約開始了歐盟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新一輪東擴,使得美歐把大批中東歐國家納入了自己的陣營,一條無形的"繩索"已貼近俄羅斯。因此,美歐打著推行"民主"的幌子介入烏大選,實際上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北約東擴後,以美國為盟主的西方陣營已構築起北起波羅的海,中間經黑海、高加索,連接中亞的"弧形戰略防線"。幅員大、人口多和經濟、軍事實力排在"獨聯體"第二位的烏克蘭,正處在這條防線的腰部,成為美歐一個志在必得的要害地區。

由于曆史淵源和現實需要等因素,烏克蘭獨立後采取偏俄外交政策,這一直讓西方耿耿于懷。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鑒于總統候選人的政治傾向和背景,美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反對派領導人尤先科。尤先科主張烏克蘭應加強與美歐之間的關系,盡快成為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而亞努科維奇則主張同俄羅斯發展密切關系,強調烏克蘭不應該過快地接近歐盟和北約。另外,尤先科主張在經濟上實行透明化,鼓勵公平競爭並"打擊無處不在的貪汙腐敗現象",也頗受美國欣賞。再就是尤先科的妻子丘馬琴科是出生于美國的烏克蘭第二代移民,曾經在美國國會和白宮工作過,一些烏克蘭老百姓干脆把尤先科稱為"美國女婿"。

美國對于烏克蘭大選,從頭到尾都在強調兩件事:一是外國不要干涉;二是必須確保大選公正、合法,真正體現民主、民意。表面看來,美國似乎"非常公正",但實際上這些正是它對付俄羅斯的殺手锏。所謂要進行"公正、誠實、民主、自由"選舉的口號是向烏克蘭當局施加壓力,防止亞努科維奇利用在位總理的行政資源搞競選,同時支持尤先科自由聚合反對派來搞競選;所謂"外國不要干涉"是企圖阻止俄羅斯不要為亞努科維奇助選,而自己卻放手采取多種措施為尤先科助選。

在烏克蘭總統2004年10月的第一輪選舉前,美國就不斷對烏克蘭政府施壓。10月1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表示,美國對烏克蘭的大選進程感到非常失望。

過去兩年向烏克蘭反對派提供多達6500萬美元的資金,是美國每年用10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推銷"民主體制"資金的一部分。據報道,尤先科支持者在首都獨立廣場安營紮寨的帳篷,以及示威、游行者吃的喝的都是美國提供的資金買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為美國為烏克蘭反對派提供競選資金辯解說:我們(美國)的金錢不是為候選人,而是為進行"自由"及"公平"的選舉。

2004年10月4日,美國會通過聲明,呼籲美政府通過一切渠道向烏克蘭施壓。美國以非政府組織的名義派出了1000多名"競選專家"赴烏克蘭,由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統一指揮。此外,老布什、基辛格、布熱津斯基、阿米蒂奇、拉姆斯菲爾德等多位高官頻繁訪問烏克蘭,為反對派助陣。11月初,布什總統親自任命國會議員盧格為自己的特別代表,派往基輔助選督戰,並捎去給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的信,要他主持"公正"選舉,否則,將影響兩國關系。10月31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尤先科和亞努科維奇未決出勝負,在11月21日的第二輪投票中,亞努科維奇勝出,布什總統立即"不予承認"選舉結果,並公開要庫奇馬總統不要在指定的官方報紙上發表選舉結果,同時大力支持尤先科組織反對派圍堵烏克蘭政府大廈和總統府,以及尤先科關于解散中央委員會和亞努科維奇政府的要求。美國不僅慫恿反對派上街,還警告庫奇馬政府不要鎮壓群眾示威。12月3日,當烏克蘭最高法院作出12月26日重新投票的裁決時,美國立即表示歡迎,稱其"反映了烏克蘭人民的意願"、"美國所希望的正在發生"。

美國在幕後支持歐洲國家進行斡旋。早在2004年7月3日烏克蘭大選正式拉開帷幕後,美國、歐安組織、歐洲議會、北約等方面就不斷地告誡烏克蘭當局,要舉行公正、透明、誠實的選舉,不得違反民主原則,否則將重新考慮對烏關系。11月24日,美、歐盟、北約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以烏克蘭選舉不符合"國際民選標准"為由,拒不承認選舉結果,紛紛召回駐烏大使以示抗議,並暗中操縱尤先科就"選舉舞弊"向最高法院起訴,組織全國性的"政治罷工",在基輔市中心舉行十多萬人抗議示威活動。第二輪投票後,庫奇馬總統主持的三次"圓桌會議",除尤、亞參加外,還有俄羅斯杜馬主席、歐安組織秘書長、歐盟負責安全與外交的高級代表、立陶宛總統和波蘭總統。實際起主導作用的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