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1節:按才能論處(1)

第3章按才能論處——

黃光裕論人才任用

大多數家族企業里,家里人都是皇親國戚,高高在上,誰都不能管,我的企業不存在這個問題,我的家人既有管人的也有被別人管的。我的原則是有能力的人來管理。

家族企業的用人原則

將利益緊緊控制在自己及家人手里,是外界描述的黃光裕的行事風格。

黃光裕的親屬多在公司擔任管理工作。除黃光裕是整個集團的絕對權威外,他手下的二號人物張志銘——早年是黃光裕的司機,後來娶了黃光裕的妹妹黃燕虹——先後成為國美、鵬泰投資、鵬潤房地產的負責人。

黃光裕的母親也在管理著鵬潤旗下一個名為國美投資的公司,負責鵬潤集團辦公物資的采購。黃光裕的父親有時在鵬潤做些事情,有時又在黃俊欽的新恒基公司做事。不過,據黃光裕說兩個老人在公司做事純屬"玩票"性質。

黃光裕的妻子杜鵑長住香港,在上市公司"國美電器"任董事。

從這些情況來看,國美就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不過,國美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大多數家族企業那樣,由于"任人唯親而不唯賢"而導致有才能的家族外人才得不到升遷、家族人員出身的經理人員在企業內腐敗、敗德現象的出現。黃光裕的主要親屬都在企業中擔任要職,但他們都是從基層做起,憑著自身的真才實干最終升到了重要的管理職位。

從某一角度來說,國美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它是一家家族企業。在這一點上,黃光裕其實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他說:

越是家里人,我會越了解他,自然會找一個能力范圍所及的工作崗位給他。不能因為他是家里人,就逢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麼人都一樣,善于擺正各種關系是最關鍵的,我不會拿企業的生命開玩笑。

在國美里,黃光裕的家人同樣也要按照能力進行職務分配。

大多數家族企業里,家里人都是皇親國戚,高高在上,誰都不能管。我的企業不存在這個問題,我的家人既有管人的也有被別人管的。我的原則是讓有能力的人來管理。

事實上,黃氏家族的這些大將剛進入國美時都是從基層干起的,通過長時間的鍛煉,憑著他們自身的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而且他們對國美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妹黃燕虹1994年參加工作,最初在國美當一個出納,在財務方面她完全是自學成材。後來一步一步往上發展,1996年在總部當上財務部經理,1997年做過國美的高層行政管理人員,1997年以後做財務副總經理。1999年國美新來了一位財務總經理,接管財務工作,黃燕虹歇了一陣。此後,她接手鵬潤家園的管理。黃燕虹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她在代表公司談判時比較強硬,不輕易讓步。2003年後,黃燕虹在國美任職期間,通過自己摸索,最終成為財務的高層管理者,國美前期的整個財務體系和人事管理體系都是她建立起來的。

黃光裕的大妹黃秀虹現在是國美的大區總經理,自然難免有人會懷疑這是黃光裕對她的關照。黃秀虹對此進行了回應:"不是因為我是老板的妹妹,就一定要有個好的職位,我很高興我可以從底層做起。"黃秀虹1991年進入國美時,只是普通的財務人員,慢慢地升為財務主管,再到商場經理,最後成為北京國美的總經理,現任國美集團華東大區的總經理。正是因為黃秀虹從基層做起,才使得她更了解國美這個企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紮實的學習與磨煉,也正是她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最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也得益于黃光裕對她的鼓勵,黃光裕經常對黃秀虹說的一句話是:"千萬別把這個企業看做是自己家里的,不然你絕對做不大。""他會給我支持,但我並沒有特殊的權限。"她知道,哥哥只是為自己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除此之外,全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黃秀虹認為家族企業最大的好處,就在于互相之間有一個天生的信任基礎;而不好的地方,則在于別人總會以一種別樣的眼光去看你。黃秀虹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2007上海零售業十大傑出人物"稱號,是唯一一位入選的家電零售企業負責人。

黃光裕這樣回應外界關于國美用人原則的質疑:

一個人只要他具備了條件,他就能獲得重用。在國美里,是按職務來論,而不是按親屬遠近來論。在這個企業里做事的,有我多年深交的朋友,也有我的親戚,也有我朋友的朋友,但是這些人都定位得非常好,從來不會說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或親戚就有特權,他是一個經理,我卻讓他去處分一個老總,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我任用的這些人都非常精通業務,待過的地方很多,親自操作的經驗很多,根據企業的需要我會對他們進行分工,每個時段都不同。

如今,張志銘已經離開國美,李俊濤擔任國美的副總裁,陳曉擔任國美的總裁。2006年3月,戰略股東華平基金高管孫強出任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黃光裕的妻子、國美電器集團執行董事杜鵑表示,引入孫強任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目的在于引入戰略投資後,再引入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今國美高層中的"外姓人"是越來越多。

從內部培養管理人才

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根據調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在零售領域,人才非常缺乏,沒有足夠的具有相應技能、經驗的人才支撐行業發展,零售商們將面臨一個較高的人才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