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失重的梁柱 第60節:王國維-殉身不忍舊學亡(1)

當初你不愛我

你的聲音是那麼甜美

你的眼里充滿了笑意

你的雙手纖細溫柔



後來你愛上了我

你的聲音變得苦澀

你的眼里充滿了淚水

你的雙手僵硬干涸

這是多麼的令人悲傷

因為愛使你變得

不再可愛

這首詩是辜鴻銘送給前來拜訪他的英國作家毛姆的。他在告辭的時候說,"你來拜訪中國的最後一個哲學家,我該送你點什麼留作紀念才是。可是我是一個窮人,我不知道送點什麼值得你接受的東西",最後,他寫下這首狎妓詩。並沒有過度詮釋或是強加新意的意思,只是通過這首詩,可以感到辜鴻銘如果不這麼愛著國家,也許他將是一個完美而高尚的紳士,然而正是由于對國家的這份過于癡怨的糾結,使得他完全亂了步伐和陣腳。他因為太愛而變得太不可愛。

1928年4月30日下午3時40分,辜鴻銘走完了他73年人生之路。

據同年9月16日出版的《申報》記載,當時,在北京各色人當中,包括郊區的農民,北京總共剩下男辮子4689條。

看來辜鴻銘不是北京、更不是中國剪辮子最晚的人。

王國維-殉身不忍舊學亡



在梅貽琦時代的清華園,當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朱自清、聞一多等先生默念著"獨立精神"、"學術自由"進出工字廳時,清華園里還沒有四層樓以上的建築。

有著兩百多年曆史的工字廳是清華園的標志性建築,清道光二年(1822年)清華園劃出圓明園後,變成了王府和太子的書齋,庭院中還懸掛著咸豐帝禦賜的匾額。清宣統三年初一(1911年4月29日),這里成了清華大學初期的校舍。

1925年4月18日,王國維舉家從宣武門內新簾子胡同搬進了清華園。

當時,清華教職員工宿舍分四個住宅區:第一區稱"三所",由外交部派來的校長、教務長等校領導居住;第二區北院,清一色的洋房,由外籍教員居住;第三區南院,房子為中西混合,住著中外教員;第四區西院,全部是中式的平房。王國維把家安在了西院的兩所平房中,其中十六號有五間房子,他做了書房,十八號有七間房子,他做了家庭起居的宅院。兩處房子各坐北朝南,正房三間,左右各有一偏房。

出了西院往東是成片的農家稻田,住宅附近有流水和小楊樹林。王國維每天上午去研究院授課,下午在書房中會見學生或讀書寫作,在這里,他完成了蒙古史、西北地理等諸多方面的論著。

這一片纏繞在一起的街區,只有北風撩起的塵土嗆著鼻子。王國維當年十六號的書房已被拆成一塊空地,里面長了半人多深的雜草,在這座緊靠河渠的宅院後頭,是吳晗、楊振甯等人的故宅,雖然這些房子都已經破敗,但老的架構依然硬朗。不知是為了什麼十萬火急的原因,獨獨把王國維的故居推平了。

一座王國維的故宅倒下了,一座座高樓在清華園里壘起來了。"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施工的鐵鏟也順勢把梅貽琦校長的這句話砌進了不見天日的地基里。一棟棟樓房像千千萬萬個龐大的喇叭被放置在時代的主席台上喊話:這是一個不要過去,不要反思的年代,生活的誘惑,已使人無暇顧及物質本身,不管獲取什麼,獲取本身就是一切。

王國維當年說:"精神之存亡,不是憑達官貴人之權勢所能左右;學問之興廢,也不可以'有用'、'無用'之功用為標准;大學教授不應限于物質的應用的科學,國家最高之學府不當等同于工場阛阓。"可惜,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不但太早,聲音也太小。



王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庵,又字伯隅。國維取意于《詩經》的"其命維新"(《大雅·文王》)。清光緒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877年12月3日),王國維出生在浙江省海甯市鹽官鎮一個世代讀書門第。父親王乃譽這年正在江蘇溧陽縣衙做"師爺",母親凌氏在王國維不到三歲時便撒手人寰。凌氏夫人出喪那一刻,蓋棺、上釘,凌厲欲絕的嗩吶,淒淒慘慘的螺號,滿屋遍巷的紙人紙馬,讓這個黃口孩兒一跳出繈褓就掉進了命運掘好的冰窟窿里,王國維終生為憾的"體素羸弱,性複憂郁",在此時落地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