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1節:外商才是真正對手(7)

對于各家零售企業來說,"做大"是它們無法割舍的情結,因為只有把規模做大了,才有可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整體效益。而要實現這樣的規模效應,除了加快開設新店的速度,還有一個更快捷的途徑——並購。

國美的並購擴張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例如,2005年4月並購黑龍江"黑天鵝",8月份並購深圳"易好家",11月份並購湖北"中商"家電,12月份並購江蘇的"金太陽";在2006年對國內第三大家電零售企業上海永樂的並購,更是堪稱業界最受關注的最大並購案。這些並購加速了資源更快地集中于國美,根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原來國美在全國家電零售市場上的占有率約為9%,而並購上海永樂之後,其市場占有率上升到14%以上。這也引起了人們對國美是否會形成壟斷的爭論。

而早在並購上海永樂之前,針對很多廠家、消費者擔心國美店大欺客的心理,黃光裕曾作過一番解釋:

作為國美,市場的擴張計劃一直都有,因為現在的家電市場處于一個無序競爭的狀態,對市場的整合,我們一直是有這個願望的,這也是我們企業擴張的一部分。

對于蘇甯也好、大中也好,下一步的計劃要看事態的發展,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或者已有明確方向,我們願意去積極爭取。

那麼,市場會不會出現這種壟斷局面呢?我認為是不會的。第一,這幾家即使加在一起,市場份額也只占20%左右。第二,我們也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我們認為對市場來說,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經營質量。我前幾天也說過,保持企業的良性競爭是一個必要手段,包括這次我們和永樂的合作。假設合並成功,我們會成為一個雙品牌,是兩個品牌之間的競爭,並不會產生壟斷行為。因為"壟斷"對企業來說,可能風險更大。應該說,這種局面既不會存在,也不會發生。所以,對于這點大家不用擔心。

2007年12月16日,國美再次掀起了並購熱潮,宣布以36億元價格間接並購北京大中電器,從而導致家電連鎖行業集中度再次提高,家電連鎖行業也從原先5大強勢企業——國美、蘇甯、永樂、大中、五星的格局,轉變為如今的僅剩國美和蘇甯兩家的格局。而大中電器位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共81家門店全部歸入國美"版圖"。至此,國美的門店增至近1100家,僅北京地區,國美電器就有門店110家。而國內家電連鎖第二名的蘇甯目前門店數量為600家左右。國美此舉再次引發了"壟斷"與否的爭論。

很多廠家和消費者認為國美收購大中之後,議價能力就會更高,從而欺行霸市,哄抬物價。黃光裕不得不對這些猜測再次做出回複,他說:

做買賣不可能漫無目的地施壓、抬價。我們如果向廠家索要更大的利潤,它就可能去找別的買家。所以新國美著手打造和諧的新型工商關系,依靠規模效益幫助廠家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如果一定要說有壓力,那是我們在售後服務、產品質量上給了他們更大的壓力,這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我們要和廠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如果按照市場份額來計算,國美並購永樂、大中後,在中國最重要的區域零售市場——上海和北京,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明顯構成壟斷。根據中國2007年8月底頒布的《反壟斷法》,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1/2,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然而,對于高度市場化的中國家電零售業,僅憑市場份額一個指標,並不足以界定壟斷與否。首先,國美目前的行業地位是依靠多年的市場競爭獲得的,而《反壟斷法》主要是反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並非反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這個事實。其次,雖然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中國家電零售業並購重組的空間仍然巨大,行業存在進一步集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