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花錢如流水

第十四章

花錢如流水

周夢臣並沒有想要將整個養濟院給全部修繕出來。但是要清理出來一個兩小院子,還是必要的。只是而今,周夢臣對修繕的費用的估計要更多一些。

周夢臣對趙九說道:“而今養濟院重建,是朝廷的德政,也是你的機會,我現在缺人手,你可願意做吏員?”

趙九自然是千肯萬肯,于跪下行禮,被周夢臣一把抓住,說道:“你而今是吏員了,不用如此。今後在我手下辦事,哪里能一直這樣,多費事啊。”

趙九雖然沒有跪下去,但是依然好像站不直,雙腿微微曲著,好像是隨時准備跪下去,說道:“老爺,說的是。老爺說的是。”

周夢臣說道:“而今有這幾件事情要交代給你。”

“人生在世,無非吃穿住行。”

“吃的暫時解決了,你也不擔心了。穿著而今先將就一下,反正距離冬天還有一陣子。行也不擔心,你們也用不著出行,唯獨這個住,卻不能將就了,雖然而今天氣暖和,但是這種露天睡覺,可是會得病的。”

“染了疫病,可是大事。”

“所以,這兩排房子之中,看看能修繕,就好好像修繕,不能修繕的,就在推倒重建。”

趙九說道:“老爺說的是。”

周夢臣說道:“之前,你說自己是老木匠,這樣活計,需要多少錢?”

周夢臣問木匠修繕房屋的事情,似乎有些問錯人了,其實不然,因為古代房子與現代房子是不一樣的,中國古代的房子都是木制的,很多造房子的事情,木匠出力,要比泥瓦匠要多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木匠負責整個房子的框架,梁柱。承重。而泥瓦匠干的更多是苦力活。

趙九盤算一陣子,說道:“回老爺的話,用不了多少錢,這養濟院廢墟之中,磚瓦木料都不少,只是被左鄰右舍給撿去了不少,這才需要補充一些材料。只要老爺買一些木料,老朽就能帶著這些人就這些房子給修繕出來。”

“只要有趁手的工具就行。”

周夢臣聽了,算是松了一口氣,說道:“你估一個價。”

趙九盤算了一下,張開手掌,說道:“五兩。”

周夢臣說道:“好。”隨即一伸手,從周大壯哪里要來一錠銀子,遞給了趙九,說道:“這是五兩銀子,這一件事情,就交給你辦了。”

周夢臣之所以如此大方的將五兩銀子給趙九,也是因為周夢臣相信自己看人的能力。

趙九本身在這些人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再者周夢臣自信給不了趙九前程。一個胥吏,在周夢臣是萬萬看不上的,但是對于趙九這樣的老頭,卻大不一樣。只能能上了朝廷的名冊,不管是不是胥吏,都算是吃上皇糧的。

對底層百姓來說,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另外,周夢臣也看重趙九的人品。

趙九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之下,依舊收留了這麼多孩子。而且趙九是木匠,也就說,他雖然年老了,但是如果單單是自己養活自己的話,是可以的。畢竟這是武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活計,趙九打零工是可以吃飽飯的。

但是他卻選擇了這一條路。

或許,從小在養濟院之中長大的趙九,早就將養濟院當成了自己的家。


也將當年養濟院所做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信念。

周夢臣本身就需要一個幫他料理養濟院內部事宜的人。

周夢臣沒有心思一直在養濟院之中處理雜事。但是這些事情,又不能沒有人處理,怎麼看趙九都是合適的人選。如果他有問題,周夢臣甯肯他現在出問題,五兩銀子,雖然不少,周夢臣現在手頭雖然緊,但也沒有多放在眼里。

趙九雙手顫顫巍巍的接過這一錠銀子,說道:“請老爺放心,我一定將這些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

周夢臣好像想起來什麼,說道:“先修好牆,不能讓人隨便出入,不過要在西南方向給我留一個角門。”

周夢臣其實不在乎多走一些路,但是他擔心李姑娘。如果走到正門,是要走一段小巷的。

忙完這一切之後,周夢臣看了看天色之後,就回家了,他臨走之前,問周大壯道:“李小姐?”

周大壯說道:“走--了。”

“哦。”周夢臣似乎隨意說了一句。

第二天一早。周夢臣就來了。

趙九已經安排吃飯,准備開工了。

正如趙九所言,他們吃的飯,就是野菜粥,將陳米與不知道什麼野菜的混合在一起,即便如此,也很稀。撈出一碗,能看見大片大片的野菜葉子,卻沒有多少米。只是為了省糧食。

周夢臣看了,對趙九說道:“修繕房子這幾天,都吃干的吧。”讓人干活總要讓人吃飽吧。

只是如此一來,糧食就不大夠用了。

周夢臣不得不再次采買一批糧食。

當周夢臣再次回來的時候,周夢臣的眼睛余光再次看見了李姑娘,她帶著丫鬟正在給這些人醫治。

養濟院之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勞作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有這樣那樣的病症。她也在忙忙碌碌的。周夢臣也只能忙里偷閑,遠遠的看著李姑娘,一邊為這些人診脈,一邊被小丫鬟用手帕擦拭臉上的汗水。

周夢臣收回自己的目光,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而李姑娘似乎感應到了什麼,也轉頭來看。只是兩人的目光交錯而過,誰也沒有發現。

那就是勞力不足。這是周夢臣最頭疼的事情。

數日養濟院之中有四五百人,但是小半是老人,大半是孩子,其中似乎女人很少。在正常的情況下,女人的壽命是男人高。但是在這個時代卻不一樣,因為如果以後世的標准來說,整個大明很少有壽終正寢的人。

各種意外而死,被殺死,餓死,最大還是病死。特別是百姓在長期各種負面狀態之下,更容易得病而死。

所以這種優勢表現的並不明顯,特別是最底層。

如果說普通百姓,還能有基本的保障。但是流落在外的乞丐流民之中,女人身體力量都不如人,很難活下來,而小姑娘也是可以當商品賣的,而小男孩卻未必有人願意要了。

這也是落到養濟院之中的老人孩子之中,女人很少。

而老人又少于孩子。

因為很多大明百姓是活不到成為老人的那一天的。在解放前,人均壽命才三十多歲了。


養濟院之中最多都是孩子,而且是七歲以上,十歲以下的孩子。

太小的根本活不了,再大一些就能當一個大人來用了。

所以,這養濟院人數不少,一些老人如趙九一般,一些經驗也算豐富。但是沒有多少能干體力活的。

這個辦法倒是能用錢來解決。

只是周夢臣將他手中這些錢,當成了本錢。能少動一些,就少動一些。

周夢臣觀察了好一陣子,卻發現,這些房屋很多都是基本框架還在,梁柱還算齊全。如果連梁柱都倒了,也就沒有什麼修繕的價值,不如推倒重建,最需要的反而是從下面將各種磚瓦提上了房子的勞作。

周夢臣找來趙九。片刻之間,就花出一副草圖,不是別的,就是各種滑輪組。

趙九說自己的手藝好,周夢臣之前,還有一些懷疑。但是此刻,卻見識了。只要清楚周夢臣要做什麼,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隨著木制滑輪,並不如周夢臣在後世見過的滑輪好用。但是也便利多了。

架起滑輪組之後,從下面再往房上提物料就簡單多了。

雖然這一支施工隊,大多數是老人與孩子,但也勉強能運作了。

只是周夢臣在心中一核算,這一兩天之內 ,周夢臣已經花去了十幾兩銀子。再加上之後,陸陸續續要花出去的,他手中只剩下五十兩的本錢。

“要想辦法賺錢了。”周夢臣心中暗道。

周夢臣也就不在養濟院這里看著了。

而是去想辦法賺錢。

周夢臣覺得內心之中有無數的賺錢辦法,只是不管什麼辦法,都要基于大明社會現實才行,不然就是空中樓閣。他清醒過來,已經有三年了,只是這三年之中,他大多數時間都在為父親守孝,從書本之中,已經旁人的言語之中,去了解這個時代。

這固然增加了周夢臣對這個時代的認知。但是這些資料都是二手資料。

周夢臣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看一看,這武昌雄城,仔細觀察武昌城中的商業環境,分析商業流程,看看到底哪里蘊含著可以利用的機會,找到商機。

不過,這一切反應在行動之中,就是逛街。

武昌城很大。

有九個城門。

城中各地都有繁華的集市。包括周

夢臣家門外面的五里長街。

只是熟悉的地方,有很多東西,就難以發現。所以周夢臣並沒有現在從家門口開始,而是先從城外。

也就是黃鵠磯開始。

這是久負盛名的長江內港,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並稱的長江三大名磯之一,也是大名鼎鼎風景名勝之地,也就是黃鶴樓所在之地。對周夢臣來說也不是太陌生。

應該說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