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其他交往 你喜歡什麼樣的評價

對這樣的問題,每個人都會選擇肯定的評價,但在現實中卻沒有這麼簡單。

春節剛過,突然想起應該問候一下自己久未謀面的兩位朋友。他們兩個都是我的大學同學,現已結為夫妻,並且已經有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興沖沖地抓起電話,接電話的是我的女同學,沒說上幾句話,她竟然抽噎了起來,原來是兩個人剛剛鬧了不愉快。詳細詢問後才知道原因很簡單,但也很奇怪:盡管兩個人都認為對方婚前婚後沒有什麼變化,但就是覺得剛剛結婚時的那種感覺沒有了,互相感覺不到對方的愛了,平淡中攙雜著些許無聊,時間久了,就無原由地互相埋怨起來。鑒于自己的特殊身份,我把他們分別數落了一頓,很掃興地結束了這次通話。

有的讀者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夫妻之間的必修課,等時間久了,兩個人適應了就好了,並且還會搬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等話來搪塞。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心理學家阿森特和林德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從科學的角度系統地研究了這個問題。該實驗通過巧妙的安排,讓參加實驗的人每次都可以聽到其合作伙伴是怎樣評價自己的。他們安排了四種實驗環境:1)先進行否定評價然後進行肯定的評價;2)一直進行肯定的評價;3)一直進行否定的評價;4)先進行肯定評價然後進行否定評價。

結果顯示,聽到第一種評價的人對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喜愛程度最高,聽到第二種評價的人比較喜歡自己的合作伙伴,第三種較低,第四種最低。盡管一個人總是對一個人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但他獲得好感也沒有先否定後肯定的多。

從這個結果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喜愛程度,除了態度外,還取決于態度的變化。這不禁使我聯想到生物課本上冷熱感覺的定義:溫度的變化引起冷熱的感覺。可見變化在感覺中的重要作用。兩人之間的美好感情是一種高層次的感覺,但也沒有逃脫她作為感覺的本來秉性。長久地處在一種平穩的狀態中,人就會迷失自己,同時也會感覺不到自己交往伙伴的存在。就像我的那兩位同學那樣,盡管他們有外人羨慕的家庭生活,互相也找不到對方的缺點,但這種相互的迷失卻時時困擾著他們。

據有關方面報道,中國的離婚率逐年提高,其中第三者插足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眾所周知的社會轉型期的道德標准混亂外,還有重要的心理原因。按照阿森特和林德的實驗結果,一個陌生人對我們的贊許比配偶的贊許會更加具有吸引力。因為從配偶那里得來的贊許也許只是一頓家常便飯,而從陌生人那里得來的卻是一種意外的驚喜,因此也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記得曾聽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時,是獨身一人。在他們公司的拐角處,有一個常駐的職業乞丐。每當發薪水時,這個年輕人都給他一筆可觀的乞費。乞丐開始是千恩萬謝,不過慢慢也就習以為常了。但後來這位年輕人娶妻生子,生活負擔日益加重,不得不取消這筆乞費。一次,乞丐攔住了這位年輕人討錢,年輕人不得不如實說明了原因,而乞丐卻對這位善良的年輕人喊道:“你怎麼能夠把我的錢給別人呢!”

把我們自己比做那個乞丐實屬不雅,可事實上這是人類的一種尋求積極變化的天性。夫妻乃至戀人的相處中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情趣,平平淡淡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生活,當然也不是真正的生活。

既然人類的天性如此,那麼我們在交往時便不妨使用這個技巧,剛開始交往時,應該稍微壓抑一下對別人的好感,等到後來才表現,這樣會更受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