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弘曆(5)



還有一位皇後,也附帶提一下。

第三位皇後魏佳氏,初為貴人,後依次晉為嬪、妃、貴妃,生下皇十五子颙琰(嘉慶),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年49歲。乾隆六十年,以颙琰為皇太子,令追贈其母為皇後。這位魏佳氏福分不夠,沒有看見兒子登極,也沒有在生前當上皇太後。

乾隆的皇妃有:皇貴妃五位、貴妃五位、妃七位。其中?⑼皴腿蒎檔靡惶帷?羰希糾春芴智∠不叮罄純贍芤蚴С瓚⑵┰輟R惶旆⒒鴝倔姿饋G⌒戳順ぺ脫黨猓滴傘M皴率希糖∮誶臂∈保蠼M皴呤伲澳?2歲,是清宮後妃中最長壽的一位。容妃,有人說就是“香妃”,《清史稿·後妃傳》有簡略記載。其經曆傳說卻十分離奇,成為乾隆朝後妃的又一樁曆史疑案。

香妃身世之謎

香妃,曆史上是否有其人?她的身世如何?她是怎麼死的?她死後葬在哪里——是新疆喀什,是北京陶然亭,還是遵化清東陵?世間有種種野史、筆記、小說、詩文、戲劇、影視,令人迷惑,無所適從。

關于香妃的傳說,主要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香妃喜劇說:香妃天生麗質,身有異香,美貌絕倫。她家世居南疆葉爾羌(今莎車),兄長因不滿霍集占虐政,舉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對霍集占之亂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勞。他們受召,到了京師,後來長住在北京。香妃入宮,受到皇太後的喜愛和乾隆帝的寵幸,生活過得很幸福。香妃死後,乾隆聞訊,悲痛不已,恩准將香妃尸骨運回新疆喀什入葬。1994年,作者去新疆喀什考察,參觀了香妃墓及香妃木棺。現在當地維吾爾族流傳的是第一個版本的傳說。

第二個版本是香妃悲劇說:香妃是乾隆年間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亂時,被擄進皇宮的。乾隆因其貌美,且體有異香,而冊封為香妃,並對她大加恩寵。但香妃矢志守節,隨身懷刃,准備殺帝報仇。皇太後聞訊,召妃入宮,賜死,後葬到清東陵。蔡東藩《清史演義》、《清朝野史大觀》以及金庸《書劍恩仇錄》等書,所描寫的故事大體雷同。戲劇《香妃恨》、《香妃》,以及20世紀50年代上演的《伊伯爾罕》等,也都是按照這個悲劇故事編寫的。這個傳說沒有曆史根據,絲毫不足取信,詳見孟森的《香妃考實》。

香妃的傳說,在國外也有影響。美國人豪比·當彼寫了一本《圓明園及其住在那里皇帝的曆史》,書中介紹了香妃的故事。

有學者認為,香妃就是容妃。曆史文獻與考古發掘都有關于容妃的史實。

《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劄賚(lai)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據學者考證:容妃(1734~1788年),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歲。容妃進宮時間說法不一:一說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入宮,年27歲。初為貴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冊封為容嬪,年29歲。冊文說:“爾霍卓氏,秉心克慎,奉職惟勤,壸(kǔn)范端莊,禮容愉惋。”每年例銀300兩(相當于知縣的五倍)。她的哥哥也被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嬪隨駕,到過揚州、蘇州、江甯(南京)、杭州。乾隆特意按回部習俗,賞她羊肚片、燉羊肉等食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冊封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容妃隨皇太後、乾隆東巡,游覽泰山、祭拜孔廟,路上受賞回回餑餑等食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隨乾隆到盛京,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賞“奶子月餅”。到達木蘭圍場,乾隆獵獲野豬和狍子,賞眾妃野豬肉,而賞容妃狍子肉。乾隆為容妃安排了回族廚師,為她做回俗清真飯菜如羊肉餛飩等。

乾隆帝還為容妃修建寶月樓。寶月樓就是今中南海新華門門樓。這里明朝為南台,沒有大的營建。清順治、康熙年間兩度擴修,為避暑之處:東為春明樓,西為湛虛樓,南為迎薰亭,北為香(jǐ)殿、涵元殿、翔鸞閣,加上殿閣兩旁的翼樓,都屬于瀛台的范圍。清末光緒被幽禁在瀛台。民國初年,清室尚以優待條件居住在大內,外朝則先歸民國政府。民國間先改皇城正中之門名為中華門。中華門在明朝稱大明門,清朝稱大清門,民國呢?有人獻議:“大內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今國為中華民國,而正朝之門通當東華、西華之間,天然一中華門也!”語既巧合,遂為定議。不久以西苑為總統府,府門與正朝門相並,必距長安街以辟寶月樓為府門,位置適合。今之新華門,就是往昔清朝寶月樓下所開辟之門。

清朝在乾隆以前,沒有回族妃嬪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不把她安置在後宮,特營建西苑寶月樓,作為金屋藏嬌之所。樓南隔街建“回子營”,修禮拜寺。乾隆禦制詩中,有關寶月樓的詩很多。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夏月,詩云:“輕舟遮莫岸邊維,衣染荷香坐片時;葉嶼花台云錦錯,廣寒乍擬是瑤池。”此以嫦娥比擬容妃。二十八年(1763年)新年又作詩云:“冬冰俯北沼,春閣出南城。寶月昔時記,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祿,鏡影大光明。鱗次居回部,安西系遠情。”乾隆自注:“樓近倚皇城南牆。牆外西長安街,內屬回人衡宇相望,人稱‘回子營’。新建禮拜寺,正與樓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