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淵 源 如 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哥》把唐玄宗與楊貴妃之愛情美化得哀婉淒涼,纏綿悱惻,膾炙人口。就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而論,確實美不勝收,這個愛情故事也被流傳下來。換一個角度看,李、楊之戀,恰成為繁華到巔峰趨向漸敗的象征。其實只要深入了解一下,不難發現,女主角楊玉環原是唐玄宗的兒子壽王的妃子,就是他的媳婦!


楊玉環有傾城傾國之美,“回眸一笑百媚生”,豐腴潤澤,唐玄宗偶遇上後,夢縈魂繞,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高力士喚來,叫他穿針引線,于是將楊玉環硬生生地從壽王府里帶走(野史載,楊玉環也樂得願意跟隨。從她成為皇帝的新寵後,楊家就一門德道仙及雞犬就猜得幾分。)送去當一段日子道士,“渡一渡金”,好讓外界的人當真以為這位絕代佳人是尋常人出身,因某機緣投身道門罷了,與王宮貴胄壓根兒拉不上關系。


過渡一陣子後,楊玉環就被送到皇宮,從此: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楊玉環集三千寵愛于一身,不愧是胭脂堆里的性感尤物,大詩人李白喝多酒,飄飄然地應召填詞,揮筆立就,奉上《清平調詞》三章,對她大大的贊美的一番。可惜被高力士這小人誣蔑,得罪了楊妃,不久被賜金還山。後面的事情就用不著交代了。


做公公的如饕餮嗜色,扒走兒子的愛妃,世事之奇,莫過于此了吧?白居易這家伙甚是“滑頭”,為什麼把許多史實故意抹去,把荒淫無稽的愛情美化點綴得無以複加呢?這也許是另有他意。


唐玄宗所作為的,算十分出格,他的祖上也不落後:高宗李治為了納武曌為後,不惜跟元老重臣攤牌,一意孤行。武曌是何方神聖?正是他老父李世民的小妾武才人也。史載,武則天是應國公武士彟的女兒。十四歲被選人宮充當才人,在李世民眾多小老婆群中排于第三十多位。不用多說,武才人如花似玉,明豔照人,時年四十多歲的李世民一見就喜歡上。不光是他,他的親生兒子李治遇著武才人也神魂顛倒。從某種意義上說,武才人就是李治的“後母”。兒子娶繼母,可稱為“蒸”,這一套調調兒,隋煬帝楊廣已經上演過,李治所做的只不過是“樣板戲”的套路而已。


再往深層挖,人們不難發現,原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誅殺建成、元吉的妻兒眾人——不,其中有一位漏網之魚,就是齊王妃楊氏。無巧不成書,李世民又娶得隋煬帝與皇後蕭氏所生的女兒為妻,史書也稱之為“楊妃”。她給李世民生一個兒子,叫李恪。李世民對這個有自己的少年時代特質的兒子相當稱許,並一度打算改立他為太子。①有些影視作品、劇本把這些史實弄得一盤漿糊似的,把後者的楊妃說成是建成的正室,這是不符史實。


可是,李世民納娶小弟的老婆,這是有根據可尋。北宋唐史專家范史禹在《唐鑒》里說:“太宗手殺兄弟,曾不愧恥,而複納元吉之妃,惡莫大焉!”②理學家朱熹更是儒家正統的死頑固派,他指出:“除害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竊取宮人,私侍其父,其它亂輪逆理之事,往往皆身犯之。”③李世民被扣上“亂倫”的帽子。這在封建禮教日益森嚴的北宋往後的年代而論,這是非同小可的“風化案”。


有些人可能認為,齊王妃國色天香,李世民納她為妃是好色的緣故。李世民好不好色姑且不論,作為皇帝的他,“天下美女多如云”,齊王妃不致于是當時的第一美人吧?


究其原因,這需從李唐的血統著手抽絲剝繭才可以解開這個謎——這個被封藏了差不多有兩千年的秘密——直到近代,由陳寅恪先生等人提出質疑,揭開序幕。


陳寅恪先生是近代國學大師,也是的唐史研究界里的權威,他指出:……李唐先世若非趟郡李氏之“破落戶”,即是超郡李氏之“假冒牌”。至放有唐一代之官書,其紀述皇室淵源間亦保存原來真實之事跡,但其大部盡屬後人諱飾誇誕之語,治史者自不願漫然辨別,遽爾全部信從也。④


陳寅恪先生提出這一結論之前,提供若干相當有力量的材料佐證,費正清、催瑞德二先生在《劍橋中國隋唐史》⑤、國內許多史書均采納這一結論。


李淵的先祖可考證的源頭是李虎,即是他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王朝的八柱國之一。李氏家族在那個時候聚居于武川鎮,它北魏的拓跋氏在長城塞內(現今大同附近)的一個防戌點,也就是宇文泰的老家。李虎的祖先尚沒清楚,據李唐自稱,李虎的祖父是李熙,他的父親是李天賜,這兩人均是北魏(公元386——534年)的著名軍事家。因此,以前的史書均同意這一種說法:李虎的家是出自西北著名隴西李氏。據《劍橋中國隋唐史》說,這個隴西集團就是5世紀初年統治過甘肅西部的西涼小王國的王族(西涼于公元420年被匈奴消滅)。西涼的創建者李昞原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後裔。


隴西集團、西涼王室、漢代名將之後三個銜頭當真千金難求。唐皇室自訂家譜時,一口咬定他們就是漢代名門之後,同時還是西北望族。唐代史書作為確切事實地提供這個世系,其實只是一個精心編造。于是新舊《唐書》、《通鑒》以後的大部頭曆史著作幾乎都被這個“傑作”騙倒了。陳寅恪先生推翻傳統,將李唐的私陰暴露于陽光之下。費正清、催瑞德二位“中國通”式的專家認為“陳氏的論據不是最後定論,但他的論證非常有力,尚沒人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駁。”


據說,李唐的先祖中國東部的家族的一個小支派,即河趙郡李氏,這個支派定居在拓跋氏北魏統治下的丁西北,與非漢族的部落貴族廣泛聯婚。費正清、催瑞德采納陳氏的結論後,更指出:從李虎先祖中的兩人——李初古撥和李買得——名字也可以看出,也許是鮮卑族的……到了6世紀,李唐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貴族。⑥


北周王朝的創建者宇文泰屬下有兩位極重要的親信,一個是獨孤信,另一位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獨孤氏的七女兒嫁給楊堅,四女兒嫁給李虎(李淵的祖父)李昞,後來生下李淵這小子。所以說李淵與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的關系。(《新隋唐演義》這部著名的電視劇里有個片段說:當楊廣得知高颎砍下張麗華千嬌百媚的腦袋時,幾乎氣破胸膛,怒責李淵說:“我倆是表兄弟,你為何如此待我?”就險些沒流下淚水。)李淵以高超的箭法奪得美人芳心,娶得名門望族女兒竇氏(原始姓是紇豆陵氏)生下建成、世民、元吉、玄霸四男。那個在反隋建唐中立下大功的“紅色娘子軍”——平陽公主也是竇氏所出。


李唐(大概以李淵、李世民為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撰修家譜,把曆史真相改造得出神入化,把封建王朝里眾多第一流的曆史學家(可能包括司馬光、范祖禹二人)蒙在鼓里、玩弄于股掌之上,圖的是抬高李唐的身價,表明李唐血統之尊貴,如此匠心獨運,還有多少曆史“真相”可以被相信?


人們可能聯想到李世民稱帝後開設修史館,並指示若干臣子修前代史書,晚年還向褚遂良索看本朝國史——盡管他知道這是違反傳統的做法——目的只是看一看,史官如何記錄他和他的下屬如何策動“玄武門之變”的大屠殺事件。(後人至少已經清楚,李建成、李元吉絕非像傳統史書描述得那般桀驁不馴、貪淫好色,不可藥救。)


至此,上面所載述的匪夷所思的的一幕將要揭開,同時,李唐的先祖的底牌也差不多清楚凸現于人們眼前:不管後世學者的見解如何,但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就是李世民有少數族裔的血緣,李淵既是胡化的漢人,他以及他的家族,難免保留部份胡人氣質。


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載:“(匈奴人的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大意指,父親死了,兒子需娶其後母;兄弟死,其他兄弟需娶其遺孀。這些是“必須”的行為,不然就遭到族中長老嚴厲處罰,以此保護族群的繁衍。曆史上著名人物王昭君出塞嫁于單于可汗,她的情況亦是如此,最後實在受不住這種“騰折”,自戕結束一生。經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變,直到南北朝、隋唐時的強大的匈奴由突厥代替,散布在西北、東北的其他少數民族如鮮卑、匈奴的殘存部族等仍然保留這一傳統。《後漢書"鮮卑傳》也記載:“以季春月大會饒樂水上,飲宴畢,然後配合。”


據此推論,李淵的家族脫不了這“特質”,也是合乎情理的。李淵曾經稱臣于突厥,李世民跟突利(後來成為突利可汗)結為義兄弟,多少受到突厥風俗的影響,套用今天的術語說是:“被同化”。所以在漢化的李唐家族看來,兄娶弟妻,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納“後母”為妾最終立為皇後,似乎順理成章。後人,像北宋的朱熹之流迂腐騰騰地指責李世民“亂倫”,實是不求甚解地“上綱上線”。不過,李世民的開了先河,他的子孫後代如玄宗李隆基做得更外出格,竟然把自己的媳婦也據為已有。這就談不上“鮮卑、匈奴、突厥之遺風”,是為滿足他私心欲望的自私行為。他當了幾十年開元天子,唐王朝國力強大到頂點,他由當年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變為六十多歲的“糟老頭子”,可能籍此補嘗一下吧,畢竟時日無多,如李白說:“行樂須及春”嘛。


正如前面指出,李唐血統尚沒有成為定論。曆史真相遠比人們思索的複雜神秘。胡如雷先生提出較新的觀點。⑦他認為李唐氏族若僅就其系論,固一純粹之漢人。又說,民族是一個曆史社會范疇,而不是種族生理范疇。……子女的外貌特征可以繼承父母雙方,且有隔代遺傳,既然李氏素與胡姓通婚,狀貌類胡有可能來自母系方面,所以不能因此斷定李氏祖先必定是胡族。同時,母系胡姓竇氏、長孫氏等早已漢化,到唐代時就不應該把他們視作少數民族了。他又指出,關于“亂倫”方面的現象,是剝削階級的自私自利行為,不能用少數民族的遺風注解。


胡雷布先生第一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在“亂倫”的問題上的見解有待商榷。蓋在社會主義的現今,“兄死弟娶其妻,反之亦然。”的現像也有存在,雖然並不多見,可是它確實存在(若干年前筆者在農村里也見過其人。)他們可不是甚麼“剝削階級”,是老老實實的農民,關系很和諧。他們不貪婪,更不會剝削人家,這種現像不是“剝削階級”的專利品,而是族群習俗的體現,也不必動輒套“階級論”。


柏楊先生就隋文帝平定南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漢朝(雖然司馬炎結束了三國鼎足之勢,中國曾有短暫的統一,可惜為時過短,不久出現八王之亂,內部斗個你死我活,外族窺伺這個絕佳時機,立刻發動攻勢,中國又被卷入“五胡亂華”亂七八糟局面。司馬氏的統一成不了氣候。)以來的中國陷入大分裂、大動亂的局面的評論說:“陳帝國覆亡,大分裂時代和大分裂時代後期的南北朝時代,同步結束。中國在隋政府之下,又歸統一……中國境內各民族逐漸結合成為一個新的漢民族,從此再沒有嚴重的鮮卑、匈奴、羯、氐之分。這個新漢民族因含有新的血液,充滿了生命活力……”


漢民族如果長久地固步自封,不容納外物的話,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所以國外史學家對楊堅統一中國的功業給予很高的評價。


李世民的家族具有胡人血統,盡管他們在史書里、氏族譜里極力否認,畢竟掩不了事實。也正因為李唐這特殊源淵,有些學者認為,中國封建制度綿延三千多年,以大唐帝國達到經濟繁華、文化昌盛的頂峰(宋朝的文化也繁華似錦,文人輩也,惜乎絕大部份人物欠缺唐代文人那氣吞山河的自信。)其海納百川的開明下身、大膽開放的社會風俗也是前所未見。這是李唐皇室帶有鮮卑族血統,使“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才創出如此空前繁盛的局面。





請關注: 這是一部結構恢宏、主題凝重深刻尖銳的寫實小說,在玄幻、武俠、言情、冷酷諸類的滿天飛的文學武林大會里另辟蹊徑,樹立浪漫主義結合寫實的新風。如果是小說閱讀網的朋友,請推薦一下吧。——在這里給自己賣一賣廣告,——報歉,希望斑主多多體諒,諸者朋友不贊同的,磚塊隨意丟來吧……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按柏楊版《白話資資治通鑒》第46冊,《貞觀之治》,公元六四三年,癸卯篇末述:李世民懷疑李治性情軟弱,秘密對太子太傅(太子三師之一)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雉奴(李治乳名)當太子,可是雉奴懦弱,恐怕守不住江山……吳王李恪英明果決,非常像我,我打算改封李恪,你以為如何?”長孫無忌極力反對,因此對吳王李恪懷有敵意,李世民逝世後,尋得機會把他誣蔑誅殺。


②摘自《唐鑒》卷六。


③《龍川文集"朱文公經濟文衡》轉引自《唐太宗傳》第十七章。人民出版社版,趙克堯、許道勳著。


④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此外,諸多李唐世譜載,李重耳是西涼後主李歆的兒子,因亡國而南逃到宋朝(此處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宋朝,並非指後來的趙宋王朝。下同),當了汝南太守(相當于省長級官位)後又從南回北,做了後魏的恒農太守。重耳生李熙(即獻祖宣皇帝)是後魏金門鎮將。李熙生李天賜(即懿祖光皇帝)。李天賜有三個兒子:李起頭、李虎(即太祖)、李乞豆。這些記載時有出入。陳寅恪先生分析說,李重耳絕不可能做過宋朝的汝南太守。因為找遍宋朝之史料均無記錄。反到有可能是做後魏的汝南太守。李重耳父子的經曆與李初古拔、李買得父子的經曆幾乎一樣,天下之事哪有這般巧合?陳寅恪先生就推斷說,李重耳是李初古拔的假托,李唐可能是李初拔古的後裔。——概錄自《大唐王朝之謎》,黃山書社2005年版。張劍光,周志明主編。


⑤請參看本書的第三章《唐王朝的建立》。


⑥同上。


⑦《李世民傳》,胡雷布先生著。轉引自《大唐王朝之謎》。


⑧按柏楊版《白話資資治通鑒》第42冊,公元五八九年,己酉。柏楊日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