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初 生 之 犢



電視劇的李世民看上去多半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別說帥氣,連皇帝的雍容大度氣像也做不出來,前陣子就這個話題跟一位喜歡讀隋唐史的朋友談論過來。


李世民甚麼年紀登上皇位、貞觀初期之時,他到底有多大年紀?他晚年時,大概有多大?是否變成一個難看的“糟老頭子”?


李世民在二十九歲時正式登基稱帝(有時史書認為他在三十歲稱帝)改年號“貞觀”,一共做了大概二十三年皇帝。也就是說,號稱“貞觀之治”、大唐國力日漸強大、中國開始步入封建時代的“黃金時代”期間,李世民決計不是“老不死”式的皇帝,相反,直到他出征高麗班師回朝之前,他仍然是一位生龍活虎、精于騎箭的大唐天子。他十六歲就開始征戰生涯。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公元六一四年)四月,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攜帶家眷至河東(今山西省內)。煬帝似有用不完的精力,自他老父逝世,他坐上皇位以來,首先表示皇帝應該巡視各地,有利于治理國事,冠冕堂皇地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超豪華超級享樂的生活。按理,他游天南地北,跟李世民風牛馬不相及,不過就在本年秋季,他心頭火熱地游塞外,于是皇家車隊、護衛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塞外走。那時候的塞外是突厥可汗地盤。其時突厥國力很強大,早已不大賣隋朝的賬。


因于皇家女婚嫁的梁子、誅殺突厥的貿易使節史蜀胡悉事件,突厥的阿史那(姓氏)咄吉心惱火縱燒,自此就再不朝見楊廣。他伺准機會,于同年八月八日,突然調集數十萬大軍,准備襲擊楊廣,擬把他擺平後,趁機吞並中國的錦繡河山。幸好皇家女(楊廣的姐姐)洞察先機,她抱怨這個不成材的弟弟之余,急忙密派人飛馬報于楊廣。楊廣的人馬抵達雁門(山西省代縣),當他收到消息後,突厥大軍已包圍了雁門關,他跟一干臣子嚇得面無血色,亂成一團之余,又不得不想方設法作出抵抗。


戰火紛飛,形勢危急萬分。楊廣想不出好主意,抱著疼愛的兒子以淚洗臉。這時蕭瑀向楊廣提出戰略性的策略,他采納了,于是士氣大振。八月二十四日,楊廣下詔書,向全國募集兵馬“勤王”。


可能有人奇道:“城池被包圍得水泄不通,插翅難飛,如何發出詔書?”原來他們把詔書系于竹簡、木頭上,投到汾水。河流下游的人拾得,紛紛響應起來。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人。本年他才十六歲。他投到云定興屯衛將軍(第十六禁軍第十三軍,從三品官)麾下。李世民雖是貴族子弟,父親李淵又是隋皇室里的重要成員,投到云定興那里,並沒有當甚麼重要職位,他也不怕給上級斥責,就向云定興建議說:“阿史那咄吉竟敢出軍包圍天子,當是以為我們倉卒之間不能增援。此時我軍兵力不足以對抗突厥數十萬大軍,貿然硬撞,不啻以卵擊石。屬下以為,白天招展旌旗,數十里不斷,夜里則鑼聲鼓聲相互互應。蠻兵多疑,一定認為我軍援軍湧到,自然因疑而慮,望風而逃。不然,我軍難以持久。”①


李世民初投軍,第一次就遇上“敵強我弱”大場面,他所提的建議顯然是可行的。須知,突厥人強馬壯,擅于騎箭,來去如風,大有當年匈奴人之風,如果云定興呈一時之快,急于求成奪取功勞的話,相信會一敗塗地。云定興人品並不好(云定興的女兒本是太子楊勇的妃子。楊勇給老弟害死後,兒女稍大後,就給害死。云定興居然對宇文述說,那個不成材的東西,為何不早勸主上把他們除掉。他向楊廣諂諛用事,才得保性命及做了大官。)這次卻做對了事情,他采用李世民的疑兵之計,作好布署,使到他們這一支人馬得以自保。②


新舊《唐書"太宗本紀》也作過類似的記錄,並認為,云定興采用太宗之謀,使到突厥無功而返,從而解除了雁門關之危。把這功勞歸到李世民頭上。這顯然是言過其實。《通鑒》並不采納這一說法:楊廣派密使繞道小路到突厥,向義成公主求救。義成公主派人向阿史那咄吉警告(佯告)說:“北方邊界有緊急情況!”而此時,東都(洛陽)及各郡的援兵已趕到,阿史那咄吉見勢不利,又憂慮後方大門有變,只好于九月十五日引兵北歸。從而解除了雁門關之危。③


學者們贊同司馬光的記載。司馬光的嚴謹治史之風使後人得以揭開一千多年的“造假案”。李世民年輕時的事跡,貞觀時期的史官不一定在場見證,可能是同朝的臣子口述(像蕭瑀等隋末遺臣),又或者是李世民平時跟臣子飲宴時略述過來,史官將之整理,順便誇大其詞吧。倘若把它說成是李世民自我吹噓,不免過于指責了。


李世民在解危之戰中沒有立下甚麼大功,對云定興等人而論,還是有些軍功的。功勞尚是其次,從這事件事不難看出,年紀輕輕的李世民懂得用腦子思考敵我雙方的對比,制定謀略,決不是呈血氣方剛的貴族子弟。李世民日後在平定其他殘余地方割據勢力也非常善用敵我形勢之異,制定出奇不意的戰術,從而取得許多重要的大勝利。(縱觀李世民一生用兵,以奇兵為主,他出征高麗,在戰事進入關鍵時刻,他竟然不采用任城王李道宗的“奇兵”之策,改采納長孫無忌的“萬無一失”戰術,以致占不到半分甜頭。以李唐的強大兵力而言,取不到壓倒性勝利,就算是失敗了。對此,李世民臨終之前,一定耿耿于懷。後來他的兒子李治就以給先帝“一洗前恨”為由,出兵把高麗攻下。這是後話。)


李世民少年甚是得志,精通騎箭,又曉用兵法,天賦甚高是其中之一的因素,難道他的兵法竟是無師自通嗎?那當然不完全可能。溫大雅與李世民同時代,後來又成為李世民的重要屬下,他在《大唐創業起居注》里紀錄著李世民父親等“創業”前後的某些片段。


在雁門關之危期間,李世民應召入伍,效力于云定興,溫大雅記載說:“……帝(李淵,下同)與仁恭兩軍兵馬不越五千余人,仁恭以兵少甚懼。帝知其意, 因謂之曰:‘突厥所長,惟恃騎射。見利即前,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恒其陣。 以弓矢為爪牙,以甲胄為常服。隊不列行,營無定所。逐水草為居室,以羊馬為 軍糧,勝止求財,敗無慚色。無警夜巡晝之勞,無構壘饋糧之費。中國兵行,皆 反于是。與之角戰,罕能立功。今若同其所為,習其所好,彼知無利,自然不來……’”④這一段分析可謂精僻切中要點。他的分析思路與李世民對云定興陳述的有些相似。


在鎮壓變民曆山飛等人過程中,李世民也曾隨父親同行。李淵擺出如此陣勢:


以羸兵居中,多張 幡幟,盡以輜重繼後,従旌旗鼓角,以為大陣。又以麾下精兵數百騎,分置左右 隊為小陣。軍中莫識所為……賊眾(對變民的誣蔑稱謂)遙看,謂 為帝之所在,乃帥精銳,競來赴威。及見輜馱,舍鞍爭取……帝引小陣左右二隊,大呼而前,夾而射之。賊眾大亂,因而縱擊,所向 摧陷,斬級獲生,不可勝數。⑤


這與李世民向云定興提出“白天招展旌旗,數十里不斷,夜里則鑼聲鼓聲相互呼應”的疑兵之計是何等相似!李淵是個將才,把所學的戰術教給兒子不足為奇,須知道,李世民漸長的歲月里,正是隋煬帝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之谷,隋朝急速滑向滅亡的邊緣。李淵把兵法教給兒子,一則為維護李家在朝庭的軍事優勢,二則為日後打下基礎。人們推測,李世民的兵法先啟蒙于父親李淵。溫大雅為人正派,素來深得李世民父子器重,他不可能也不屑于記錄李淵的創業起居注的同時,“順手牽羊”地給李世民的臉貼金。


請關注: 這是一部結構恢宏、主題凝重深刻尖銳的寫實小說,在玄幻、武俠、言情、冷酷諸類的滿天飛的文學武林大會里另辟蹊徑,樹立浪漫主義結合寫實的新風。如果是小說閱讀網的朋友,請推薦一下吧。——在這里給自己賣一賣廣告,——報歉,希望斑主多多體諒,諸者朋友不贊同的,磚塊隨意丟來吧……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按柏楊版《白話資資治通鑒》第43冊,《官逼民反》,公元六一六年,丙子。有改動增添文字。


②、③同上。


④、⑤ 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